第六章 物品移动与山水画──日本折扇西传与山水扇画在明代中国的流行。
为了应付这种相当大量的需求,他除了要维持画作的 质水准外,也在投入成本上有对应的考量。他的折扇山水画鲜少使用 他最具代表性的王蒙风格,便可由此角度理解,相较之下,较为粗放硫 朗的吴镇风格笔墨不但适合不易擦的金地画面,而且费时较短。他之 使用宋代的米家风格亦有此层考虑。1973年在江苏吴具洞山许裕甫墓 (于1613年)中出土了一树文征明的书画折扇【图6-231,其上的雨 景山水便是作米家风格,在水墨淋漓,烟云变幻之中,仍可见其轻快的速度。扇的另一面为文征明所书七言律诗《夏日睡起》,用的则是草书,应亦在取其快速的效率。2这柄书画折扇虽然两面都是泥金纸本,但扇骨使用乌木,并不算十分讲究。据16世纪晚期沈德符(1578-1642)的记载:“今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者,俱目为俗制,惟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贵。”乌木材质的折扇只是较为一般的“俗制”,不及棕竹、毛竹所制者的等级。文征明要女婿为他备料时,十柄只费银一两二钱,与沈德符所说的顶级折扇价格相去甚远,看来文氏对其用料之成本颇为注意。当然,他自己应该很清楚他的折扇价值不在扇体制作之精巧,而在其上的书画以及它们所表述的文化意涵。就文征明的扇画山水而言,它们的风格皆属援笔可就的简率一类,但仍刻意地展现子构图与笔墨的高度讲究,尤其是在金地画面上墨色的丰富变化,确有其特殊引人之效果。而如许裕甫所拥有的这件《雨景山水》,虽未具体描绘想望的隐居场所,但其来自米家山水的渊源,本来就表述着一种对江湖生活的企求,很适于城居文化新贵的自我形象之形塑。文征明此扇之原主显然并非许裕甫本人,但其身份可能近似。许裕甫是“素封里中”的富裕地主,也是像当时许多文化新一样,虽然历经多次乡试层级科举考试之失败,仍然设法取得了太学生的身份(或许经由捐纳一途),而成为文人社群中的新成员。对如此的成员来说,文征明的这柄书画泥金折扇不仅是珍贵的藏品、而且是能彩显其文化形象的绝佳物件,以之随身,最显高雅尊贵。这也是许裕甫以之随葬,陪他一起进入死后世界的根本理由。 引自 第六章 物品移动与山水画──日本折扇西传与山水扇画在明代中国的流行。 活着的基本原理
157人阅读
Gru♪~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导论
相较而言,本书第六章所选择聚焦之折扇则数量可观,且早已形成东亚之特有形象,研究上较具优...
-
第六章 物品移动与山水画──日本折扇西传与山水扇画在明代中国的流行。
-
第六章 物品移动与山水画──日本折扇西传与山水扇画在明代中国的流行。
但与一般山水画大有不同,改以城门前拥挤不堪的众多舟船为表现的重点充分发挥了张本人速写丰...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