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性的椭圆结构 ———“八二宪法”中的“建设者”述论
刘未 (未尝不可)
读过 1840年以来的中国
“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生产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 引证这些文字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看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基础上的,也只有这个基础的存在,社会主义的不断革命才能使人成为真正“自由的人”。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是一体的,而且在物质形态上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具现代性。 然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最终不是在西欧而是在大工业相对比较落后、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的俄国取得了胜利。这个转变是列宁主义诞生的前提条件。 引自 中国现代性的椭圆结构 ———“八二宪法”中的“建设者”述论
110人阅读
刘未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权力与技术 ———对劳动教养问题的一个宪法学分析
西方的宪制主要是与人———法律意义上的个体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每一个鲜活而抽象的...
-
宪法的中国性 ———对五四宪法发生过程的一种解释
“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的表述后来成为中国任何一部宪法学教科书的标准定义。宪...
-
中国现代性的椭圆结构 ———“八二宪法”中的“建设者”述论
> 查看全部1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