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讨论:关系丛
安吉 (今宵欢乐多,努力变斜杠)
读过 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
我认为背景是中国社会日常话语中一个很值得分析的概念。如果把背景译作英文,当是background,这两个词在它们的原初意义上可以说是完全对等的,都是指焦点事物所具有的场景特征。但是当它们用于社会生活中,彼此就有了明显的不同。英文的background即是指你现在所具有的多样的关系。 费孝通教授在谈及功能主义历史观的时候提出了“多维的一刻”的说法,指出人们用当前的话表达出他对过去的记忆,而且包含了他对未来的期待。我们在这里可以提出一个和多维的一刻对应的说法,叫做“多维的一点”。英文的background可以说是对应于多维的一刻。他要了解一个人的过去,以确定现在如何互动,并对今后产生预期,而中国话里的背景则可对应多维的一点。当我们和某人互动的时候,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而要意识到还有很多潜在的参与者。 这两个概念的异同,反映了对个人的不同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关于社会延续和社会组织方式的不同观念。在background的概念里,线性的时间是一个重要变量。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不一样的,又是延续的。个人和社会都处在与时间序列对应的发展之中。而在背景的观念中,平面的(相对时间的纵向和线性特征而言)人际关系网络是最重要的,整个社会更多的被想象成为一个空间上的格局。 引自 第九章 讨论:关系丛
85人阅读
安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12-13
具体认识和总体认识上的断裂,也是社会学里的老问题。 接近社会学里的核心概念:凸生事实。这...
-
第六章 1988-1992:扩张
对于中国现阶段的流动人口来说,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一系列体制安排,以及城市政府隔三差五的...
-
第九章 讨论:关系丛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