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打倒孔家店
陈独秀对儒学的批判可谓直截了当。但是反对孔教的真正英雄是吴虞,一个曾在东京研习法律与政治学的学者。吴虞不仅将孔教作为一个抽象的哲学与伦理道德体系来批判,而且还批判了孔教之下的礼教、法律、风俗习惯以及其对历史的评判。他花了10年时间,广泛搜集中国历代公私文献中记载的司法案例与礼法案例,研究这些案例中所折射出来的传统的思想主张,它们都据称依据于儒家经典或者体现其思想的法律。他将这些思想主张与老子、庄子这两位道家哲学家的理论相比较,也与孟徳斯鸠、甄克思、约輸密尔、赫伯特・斯宾塞、远藤隆吉、久保天随(1875-1934年)的理论以及欧美各国的宪法、民法、刑法中的原理进行对比。换言之,在批判儒学时,吴虞注重的是制度、风俗以及法律原理。 吴虞批判儒学的主要论点是,儒学主张传统的家庭制度,这是君主专制的基础;其伦理原则以“孝”为核心,这成了要人们无条件地对君主尽“忠”的基础。吴虞追溯了“孝”这一观念的发展以及它与忠、礼的关系。在吴虞看来,儒家思想就是要消除民众的一切 反抗或反叛的思想(若就孔子本人的话来看,这一说法并不十分充分)。宋儒程子说:“孝弟是顺德,所以不好犯上,自然不会有逆乱的事。” 针对这一说法,吴虞指出:“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孝字的大作用,便是如此。”这种忠孝一体、家国合一的思想,理所当然就受到了统治者,尤其是专制统治者的欢迎,被他们贯彻到了制度、法律、风俗习惯中去了。“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无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这是《孝经)中规定的法律原则之一。礼教中有关孝道的规定可谓不胜繁复。 引自 四、“打倒孔家店” 吴虞对孔教的批判态度可能是正适应了时代的需要。问题的实质并非是对孔子的教义进行重新评价,而要揭露许多世纪以来由统治者和官僚们强加在人们身上的伦理原则、制度,即基于孔子本人的教义或者冒用孔子教义的名义的伦理原则与制度的虚伪与残。战斗的关键是反对僵化了传统,而儒学则是这一传统的核心。 引自 四、“打倒孔家店” 应该指出的是,“五四运动”早期的新知识分子们攻击儒学,主要是攻击现行的对儒家学说的正统解释。这种解释也好,这种攻击也好,虽说都并非完全没有根据,但是也都不一定完整地把握了孔子的理论或精神。后来的知识分子所攻击的孔子的思想是否就完全是孔子本人的思想仍然很值得怀疑。孔子本人的学说也有模糊不清之处,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强调孔子思想的不同方面,或者是曲解孔子的思想,就必然会描绘出不同的“孔子”。确实,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一些作家如郭沫若,就武断地将孔子描绘成一个重要的改革家。有一些人,包括一些西方作家甚至认为孔子是一个天才的民主思想家,说他的理论影响了西方的启蒙运动和法国、美国的民主思想。国小 “五四运动”早期,儒学几乎没有有力的辩护人。一直到1920年后,才有人从理论上反击非孔的言论。除梁漱外(他对儒学和东方文明的捍卫我们将在下一章讨论),罗素也对儒学的一些原则作过虽然不长,但是却颇为同情的重新评价。在讨论孝道的缺陷,如它妨碍了公益精神的养成后,罗素说:“比起与之相对应的西方的爱国主义来,毋庸置疑,孝道为害要小得多。”他认为,爱国主义“更易导致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 不管罗素这一观点的是非曲直如何,在“五四”时期前后,当盘散沙的中国面对着由民族国家统治着、富于侵略性的现代世界时,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们根本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观点。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反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源于对这一格局的反杭。对很多中国改革而言,中国传统的消极服从的伦理,在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中毫无用处,除非列强以及其他国家也放弃其统治别国的思想,放弃其侵略政策。 罗素也指出了,为什么那么多在华的外国保守分子与中国的 保守分子一起捍卫儒家传统。他说,“今天,中国面临着许多需要全新的世界观才能解决的间题,也需要进行必要的重建,而儒家学说由于其自身的这些缺陷已经成了一块绊脚石;可是就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发现,所有那些想剥削中国的外国人却盛赞中国的传统,对年轻的中国创建一些更适应现代需要的东西的努力则冷嘲热讽。”以此来质问所有在中国提倡儒学的人,对那些忠实信奉儒学的人来说,并不公平,但是对罗素所说的“外国剥削者”来说,他们倒真应注意一下孔子的自律、谦恭、利他的教导了。也许,这是罗素的真正目的所在,一方面,他承认某些中国传统“必须扫除,以适应现代之需要”;另一方面,他希望中国传统伦理和制度中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不会“在驱逐外国剥削者以及被错误地称为野蛮、残酷的制度的(西方)文明的斗争中被推毁”。由于罗素的声望,他对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中某些方面的赞扬,激化了改革者及其反对者之间的争论,这不足为奇。 在“打倒孔家店”的斗争中,除陈独秀、吴虞、鲁迅外,还有其他许多知识分子,比如顾颉刚钱玄同和胡适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古代哲学家,他们冷静的态度更富于学术性,也更为公正,而且与上面几位相比,其效果也不逊色。 引自 四、“打倒孔家店”
59人阅读
零尘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四、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西化
由于杜威观察了中国当时经济的情况,他更坚决地放弃马克思主义和传统的资本主义。据他的看法...
-
二、新思想:现实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达尔文主义
1919以前,有一些知识分子也提倡过社会主义或无政府主义,不过他们并非真正信奉它们。他们提...
-
四、打倒孔家店
-
四、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梁激溟指出,中国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一条与西方和印度完全不同的方式,以此进一步捍卫中国的形...
-
五、科学与玄学论战
事实上,论战中双方很少有人抓住了争论的核心问题,即认识论问题。论战是因科学究竟能在多大...
> 查看全部2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