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是生活的必需品
本章主要讲解了两大问题。
为什么需要教育、教育的形式及主要形式问题。
关于为什么需要教育,作者从个体到社会,从生理繁衍到生活延续纵向横向两个方向来说明教育让社会生活得以延续。
(个体不同于物,通过对环境采取行动,实现自我革新。而每个个体都会面临死亡,靠着繁殖而使个体存活。然而生活不一样,它需要靠教育来延续经验。利用各种设想打比方强调社会生活得以延续的重要性。文明的前进或说保持)
这里可见杜威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及很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
第二大问题,关于教育的形式及主要形式
沟通在共同体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部分有关共同体的论述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书中打了个比喻——一部机器的各个部分,如果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运转,那称不上共同体。共同体的前提是要有相同的认识,而做到这一点靠的是相互的沟通。单说教育领域中,班级肯定是要共同体的,那形成共同体需要什么?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到启示,它需要成员间相互沟通达成共识,需要大家在这一过程中有共同的了解,促使达成相同的情绪理智。这样可算称上共同体。不谈教育,在更大的方面也可以稍作联想。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一肯定是达成全球的共识。怎么达成?沟通!当然,我认为这里的沟通是广义的。不仅仅只是一种面对面的口头交流。还可以联系到个人的人际关系中。回到书中,如果这部机器的各个部分都认识到共同目的,大家关心这个目的,调节各自的特殊活动,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共同体。)
共同、共同体和沟通这几个词不仅表面上看起来有关系,实际上,人也是因为有共同的东西,才能生活在一起;而沟通是促使他们共同占有这些东西的方法。 引自 教育与沟通3 为什么沟通有这么大的魅力?
书中谈到,所有的沟通都具有教育作用。作为沟通的接受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而沟通者在此过程中自己的态度或多或少也会有所改变。(这里作者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并鼓励读者尝试的方法来进行论述的,可见杜威先生也注重实践,这很可贵。这使后面谈及到的正规学校缺陷观点也更具有光芒性了。)
其实前面两节所讲到的教育,大多没有涉及到正规教育,基本就是非正规的教育、偶然的教育。但随着文明程度的发展,这些教育很难把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于是正规教育就必然出现了。这也将是教育的主要形式。
但是正规教育也存在着危险。
学习过程不免冷漠死板,所教授的东西是否只是学校在乎的题目,而与生活经验的教材脱节。如何在非正规教育和正规教育、偶然教育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是一个重要问题。
杜威先生生活在19世纪,现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提出的这一重要问题依然重要。若说中国的学校教育,无论是从当今的教改内容还是一些普遍的教育现象来看,它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如何把握这个平衡,这里没有提及,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思考。也许这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受教育者,教育者,其他中间力量。
对我来说,更大的感悟就是没有绝对的办法,也不会有永远的方法。不断依据时代而努力,这或许就是一种哲学。
就是阿琳啊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教育是生活的必需品
-
第二章 教育是社会的职能
上一章提到社会生活的延续需要教育的实施。那么如何实施有效教育呢?如何让学生的态度和情感...
-
第三章教育即指导
第二章提到:学生所必须具有的态度和倾向的发展,需要通过环境的中介才能发生。但是相同的环境...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