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讲解/289
Faux
读过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第三,尼采可能是一个多元主义者,但他并不是“相对主义”者。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区别是什么?简单比喻一下,老师发下来一张卷子,告诉你“最后一道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不是说“你无论怎么回答都是对的”(这是相对主义)而是说“可能存在多种正确答案,但一定有些答案是错的”(这是多元主义)。 当然,我们还可以走向另外一个悬崖,就是视角主义的极端性。 我在前文提到过,视角主义不同于所谓“庐山真面目”的说法。有的人不是太理解,认为视角主义其实等同于“盲人摸象”的故事。但这不是尼采真正的洞见。 盲人摸象是什么?前提是有一个事物(大象)实实在在客观地存在,它在那里,然后我们去认识它。虽然我们带着自己的视角,有许多片面性,但是我们能够不断去接近对这个事物的全面客观认识。 但这不是尼采的看法,因为尼采首先不同意那个前提:大象客观地在那里。也就是说,他反对实在论。 实在论的观点坚持认为世界就在那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词的英文 eal”主要被翻译为“现实主义”,但在哲学领城中一般译作实在论”一一听上去非常符合我们的直觉,怎么还会有人反对啊? 哈佛大学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提出过一个思想实验“缸中的大脑”:想象你的大脑被人从你的身体内取出,放在一个中,其中有能够维持大脑生理功能的液体。大脑上插着电极,把你大脑的神经感知系统接到一些电脑上,电脑给你一些模拟日常生活的感官刺激,那么你完全会以为自己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有各种活动,而不会知道自己实际上是一个“缸中的大脑 缸中的大脑”质疑了我们的直觉或常识,因为我们总是要通过感官来感知现实。那么,我们如何能保证自己的感知反映了客观的存在,又如何区分幻觉与实在?我们常常陷入幻觉而不自知,将幻觉误以为真。幻觉可能是梦境所致,或者是“邪恶的魔鬼”对我们施加的魔法,制造了我们的幻觉。 因此,与实在论相左的观点就出现了。比如相信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人认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世界是否实际存在。还有认同“反实在论”的观点的人相信世界其实并不实际存在,“世界”只是我们自己大脑的主观想象。因为我们不是上帝,无法直接知晓或“看到”世界的本质,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就不一定可靠。 那么,实在论和反实在论最后分出胜负了吗?没有。现在有相当多的哲学家是持怀疑论或者不可知论的立场。如果一定要用盲人摸象的故事来比喻,那么在尼采的版本里,就从来不存在一个“明眼人”看到过大象存在 尼采是著名的反实在论者,这是主流的看法。我自己的理解是,更准确地说,他至少是实在论的怀疑者。因为,宣称彻底的反实在论,也就是说“不存在客观实实在在的事物”,这个陈述本身过强了;它仍然要求一个“上帝之眼”,来确认“不存在”。如果没有全知的上帝之眼,我们只能做一个怀疑论(不可知论或者弱版本的反实在论)的判断。 尼采认为,实在论本身是一个视角主义的产物,但是他认为这是一个坏的视角主义阐释,起源于我们寻求世界的稳定性和确定性的弱者的心理。 引自 补充讲解/289
61人阅读
Faux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39哈贝马斯:为什么“交谈”是一件非比寻常的事/250
福山也采用了类似的历史观。“历史终结论”主张,历史发展有自己的方向,我们最后会走到历史...
-
42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吗/275
亨廷顿将世界划分为七个主要“文明圈: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中华...
-
补充讲解/289
-
补充讲解/289
萨特和波伏娃关系的奇特之处在哪里?在于他们决定排除任何其它因素的扰,把彼此喜欢的意愿作...
-
补充讲解/289
实践主体性的“自为”存在,也可能瞬间成一个客体。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举过一个例子。一个...
> 查看全部3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