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改革的任务
任何一种制度的出现,必有某种思想作指导,行政区划也不例外,郡县制的产生就是基于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引自 十二余论 一、历代同一名称政区演变的趋势四条:
1、前代幅员大,等级高,后代削而小之、降而低之: 如州从高层政区降为统县政区(郡级政区),再降而为基层政区(县级政区);
2、前代区划之虚者,后代改而实之: 汉代的州,唐代的道,都由虚化的监察区变为实在的行政区;
3、临时之措施变为正式的制度: 行省制度本为蒙元初期的战时措施,用以统治被政府地区,由于征服过程太长终成定制;
4、局部的制度变为全局的制度: 唐代节度使本来只是设于边区,安史之乱时边境内地设节度使,使唐后期的方镇和道融为一体
二、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任务至少有五个方面
1、调整好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 使开放的经济网络能超脱于行政区划之外。
2、地域型政区和城市型政区的合理并存 整县改市和市管县相对可行但是要慎行的方案
3、行政区划层级的简化 1949以后中国的行政区划,在法律上、理论上一直采用省-县(市)二级制的提法; 但实际实行的是虚三级制,也存在着实三级制。
政区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简化管理层次,尽量采用二级制。实行全面二级制的彻底办法,是划小省区,使其数目增加到四五十个,平均每个省区也管辖四五十个县级单位,则完全可以省区地区一级,也无需采用市管县的体制。 引自 十二余论 4、省区适度大小的确定
省区的划小,大约以今天的省一分为二或三为宜(有的省区较小则不宜再分)。划小以后,数目控制在50左右较为合理,太多则中央不便管理,太少则不能收到实效。 引自 十二余论 5、省界的合理调整 在划小省区时统一进行调整,以避免单独调整省界造成的波动。
64人阅读
1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两千年三循环
一、行政区划的层级与管理幅度 任何行政组织都要分成若干管理层次,每一层次有一定的管理幅度...
-
两个原则:犬牙相入/山川形便
政区本来就是为着中央集权制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其划界当然要以对集权统治有利为原则...
-
行政区划改革的任务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