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15) 更多

  • 韩非
    韩 非 韩非,韩国人。《韩非子》。法家学说的总结者。 反映地主阶级建立统一封建制政权的要求。代表地主阶级的激进派。 政治:通过暴力、战争统一地主阶级政权,宣扬极端专制集权制,反对孟子“仁政” 经济:“重...
  • 荀子
    荀 子 荀子,名况,孙卿,赵国人。齐国稷下讲学。楚国兰陵令。《荀子》。先秦哲学的总结者。 一、社会政治历史观 1、“隆礼”“重法” (1)“礼”的中心内容是“分”和“别”,即区别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 ...
  • 易传
    《易传》 一、关于《易传》 1、《周易》是周代人问吉凶的卜筮之书。《周易》包括两个部分:《经》《传》。 ● 《经》—— 大体记载周人卜筮的卦辞、爻辞。 ● 《传》—— 记载后人对《经》文的解释,阐发《经》的...
  • 后期墨家
    后期墨家 《墨子》书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形成于战国中、后期。 一、社会历史观 1、继承墨翟的“兼爱”“尚同”,特别强调讲实际功利。 (1)反对孟子所宣扬的“义”,...
  • 名家
    名 家 一、惠 施 “合同异” 博学:“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政治:曾为魏国立新法。“去尊”“泛爱万物”“偃兵”。 1、命题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 讲空间的无限性和相对性的问...
  • 庄子
    庄 子 庄子,名周。《庄子》内篇。 一、人生观:逍遥游 1、“无待”“无己”。 (1)庄子对战国时期剧烈的政治斗争,采取批判与回避的态度。 (2)庄子消极厌世,对人生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幻想摆脱一切外物和肉体...
  • 管子
    《管子》书中《心术》等四篇的思想 《管子》是战国中后期各家著作的论文集。《心术》上下、《白心》、《内业》四篇。 ●四篇关系:《心术》上的后半部是对前半部作的解释。《心术》下是对《内业》的解释。 ●内容...
  • 告子
    告 子 反对孟子的天赋性善论 1、告子:“生之谓性”。“性无善无不善”。 (1)反对把“性”说成是一种具有先天道德观念的东西。 “性”是生来具有的一种生理本能,“生之谓性”,“食色,性也”。 (2)本能就象...
  • 孟子
    孟 子 孟子,名子。《孟子》。儒墨之争“距杨墨”。 一、“仁政”学说 1、发展和改造孔子“礼治”和“德政”的理论,提出“仁政”学说。 孟子政治思想的中心。针对当时地主阶级激进派推行的“严刑峻法”的政治措...
  • 前期法家
    前期法家 前期法家的社会历史观 1、李悝 (1)奴隶制无功受禄的“亲亲”宗法原则 →“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 (2)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 → 封建官僚制度 (3)把土地分给农民,抽取“什一之税”,使农民变成自耕...
  • 墨子
    墨 子 墨子,名翟。鲁国人。由工匠上升为知识分子的“士”。《墨子》。 墨家弟子形成思想统一的学派,组成一个严密的社团,头目“巨子”。 一、社会政治思想 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衡量一切思想和行为...
  • 孙武
    孙 武 孙武,字长卿。《孙子兵法》。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的军事家。“以正守国,以奇用兵”。 一、富国强兵的思想。 1、实行封建制革命,以求富国强兵:“富民少士”“厚爱其民”。 主张进一步实行封建制的革命,...
  • 老子
    老 子 老子,老聃,李耳。《道德经》。 一、政治思想“小国寡民” 1、无为而治。 (1)注意处理统治者和老百姓的关系,看到人民所以贫困和起来反抗的某些原因:统治者贪得无厌地剥削造成的。 (2)“无为而治”:...
  • 孔子
    孔 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论语》。父叔梁纥。“儒”:帮助贵族办理丧事赞礼的“儒”的职业。 一、正名思想 1、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春秋礼坏乐崩,天下无道,要恢复周礼权威,以重新肯定宗法...
  •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一、殷周时代的宗教思想 1、“帝”或“上帝”:社会和自然的最高主宰 (1)“政权神授”:“王”是至上神“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 (2)沟通“上帝”和人间的关系限制在巫、祝、史的手中,...

空间与地方 (1)

  • 对故乡的依恋
    故乡是一种中等规模的地方。它是一个足够大的区域(城市或者乡村),能够支撑一个人的生计。 几乎每个地方的人都倾向于认为他们自己的故乡是世界中心。一个相信他们处于世界中心的民族隐含地认为他们的位置具有无...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1)

  • 现代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现代的男男女女试图成为现代化的客体与主体、试图掌握现代世界并把它改造为自己的家的一切尝试。 所谓现代性,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一种环境之中,这种环境允许我们去历险,去获得权力、快乐和成长,去改变我们自...

地方与无地方 (4)

  • 无地方
    ● 前工业社会与不自觉的手工艺所代表的地方与景观,以及它们所具有地方性和多样性正在不断减少,以至于完全消失。我们创造出“平面的景观”(a flatscape),缺乏意向性的深度。 ● 文化与地理的均质化并不是一...
  • 地方感与本真的地方建造
    “地方感”最浅显的含义是能够识别出不同地方及认同的能力。意味着比位置划分更为复杂且意义深远的能一种能力,即:关于某个地方的身份感知力。 人与地方之间的深度连接,深度的连接乃是人类横村与个体身份的基石...
  • 地方认同
    地方认同既是主体间性的意图(intersubjective intentions)所具有的功能,也是人们对建筑物与风景外观所形成的经验。地方认同不仅关乎地方的独特性,还关乎不同地方所具有的共性。 地方认同绝不仅是像地名索引中...
  • 地方的本质
    ● 我们感知到的地方都是至于明暗相间的背景里、纷繁芜杂的风景里,也体现在各种各样仪式和惯例里。同时,地方也在他者的经验里、个体性的经验里、在人们对家园的关怀里,甚至也在其他的地方构成的背景里体现出来...

家园 (1)

  • 家园批判地理学“三要素”
    ● 家园的空间化理解: —— 将家园视为一个地方,以及一个穿越了空间、与特点地点联结起来的空间想象。 ● 家园的政治化理解: ——关注蕴含在家园观念中的压迫与反抗。 ● 家园批判地理学“三要素”: 1、作为...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4 3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