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批评的美学难题
我们可以举一个莎士比亚评论的例子。莎士比亚艺术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用来言说这一成就的理由却不尽相同。十八世纪英国大文豪、著名莎士比亚研究专家萨缪尔·约翰逊博士给出的理由是: 莎士比亚超越所有作家之上,至少超越所有近代作家之上,是独一无二的自然诗人;他是一位向他的读者举起风俗习惯和生活的真实镜子的诗人。他的人物不受特殊地区的世界上别处没有的风俗习惯的限制;也不受学业或职业的特殊性的限制,这种特殊性只能在少数人身上发生作用;他的人物更不受一时风尚或暂时流行的意见所具有的偶然性的限制;他们是共同人性的真正儿女,是我们的世界永远会供给、我们的观察永远会发现的一些人物。他的剧中角色行动和说话都是受了那些具有普遍性的感情和原则影响的结果,这些感情和原则能够震动各式各样人们的心灵,并且使生活的整个有机体继续不停地运动。在其他诗人们的作品里,一个人物往往不过是一个个人;在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他通常代表一个类型。[23] 而法国现代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亨利·柏格森则有另一套说法: 由此可见,艺术总是以个别为目标。一个艺术家画在画布上的是一个特定地方,一个特定日子,一个特定时刻,其色彩永远不可能再次见到。一个诗人歌唱的是一个特定情绪,这情绪是他的,只是他一个人的,而且永远不会再来…… 我们可以共同承认某一情感是真实的,可是并不等于说这是一个共同的情感。没有比哈姆莱特更独特的人物了,他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像其他人,但他使我们感兴趣绝非由于这一点。但是,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却是被普遍接受,被普遍认为是活生生的人物。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他才具有普遍的真实性。[24] 这两套理由都非常精彩,它们涉及两位大师对文学之本质的不同看法(一为绝对的共性,一为绝对的个性),足以启人心智。
Cambria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学院里的批评家
文学一直在做的事情,不是记录真实发生的事情,而是使光滑的东西重新变得粗糙,使语言不只是...
-
第二章 批评的美学难题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