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农 佃租
麻烦你,我要鱼丸粗面。 (上善若水 利万物而不争)
读过 都市与农村
ch7 第二节 日本岛的佃租和东北亚大陆很不相同。
有必要找找日本近百年农业史看看了。 知乎有个答案,摘录如下,链接放在后面。感谢大神。
作者:孟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193190/answer/434959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摘录部分,非全部回答,切勿断章取义)幕府关闭、大政奉还之后的日本中央政府,需要重建自己的税收体系,农业税收首当其冲。虽然较早就有相关人员提出改革方案(奥陆宗光,1869年),但由于其时依然存在着封建领主(藩主),税收改革是否能有效推行还存在着诸多疑问。于是直到1871年废藩置县之后,才再次着手农业税收的改革,史称“地租改正”(1872年),并废除了江户时代初期颁布的《田畑永代売買禁止令》。相对于之前漫长的一千两百年,这次改革前后的农业税收的不同十分明显:
1、过去一直以实物形式征收的地租,第一次改为货币征收
2、过于一直以作物产出量作为定税基础(丰年多收、灾年少收),第一次改为以产出能力作为定税基础(良田多收,瘠土少收)
3、过去一直是封建领主制定自己的需要的税率,第一次改为全国统一税率(3%,之后经过农民阶层的抗争,在1877年下调为2.5%)
4、过去一直以村、庄、领地为主体来征税,第一次改为以田亩为主体来征税这些变革带来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私有制的诞生。
在这之前,日本一贯信奉的是公地公民思想(王土王民说),也就是说天下是天皇的天下,土地是天皇的,臣民只是持有代表土地使用权的“地券”来主张对土地收获的所有权利;在地租改革之后,纳税人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日本,土地不但成为个人责任的一部分,更成为可以用来交易、置换、担保抵押的财产。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农村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个人意识、私有意识、公民意识、民权意识都纷纷萌芽。而拥有多数土地的地主则相应的成为了大额纳税人,甚至拥有了当时帝国议会众议院、贵族院的入院资格,达到了参政的境地。
明治维新开始后的农村可以说得上是风起云涌!
纵观日本整个封建时代到近世,虽然有经历过江户时代的闭锁,但日本农民整体上不乏主人翁意识,无论是自治体时代的平等推选还是近代的参政议政,日本农民和农村都有着积极的面貌。
麻烦你,我要鱼丸粗面。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ch6 “水吞百姓”的增加 第10节 亲方制度的崩坏
好像说了原因又好像没说。我觉得日本这方面的原因应该是适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分析方法。 水吞...
-
佃农 佃租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