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开卷读两章内容,第一章像一把尺子,为全书的内容,或者说中国哲学的内涵定了一个门槛。
因为哲学本身是一个西方概念,在中国并不天然存在这样的体系。要将中国的思想史转译为哲学史,必定需要这样一把尺作为桥梁。
至此,我们便可以放心的走进中国哲学史的大门了。
第二章 总扩了先秦至汉中国思想史推进的时代背景,尤其分析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爆发的原因。
社会背景方面,有因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引起的旧有封建制度的变化,导致群雄并起的情况下,失去统一思想的世界中各方君主采纳各种思想的大分裂,而这种思想的选择性指向的则是各不相同的欲望和最终目的。
上层建筑方面,失去统一思想的事实促成了思想界空前的繁盛,说的不好听点,前路茫茫,人们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探索,由此诞生新思想,剧烈的争论和碰撞,反复的实践,在这种碰撞和实践中,中国古典思想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上升气流。
讨论一个问题,最重要的三个时间节点当然是这个问题如何发生,发展,灭亡。
子学时代的灭亡往往被人们认为源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冯友兰认为,这实际上是自秦至汉,中国走向大一统道路后,进而需要统一思想的需要的持续作用。
秦皇焚书,并未灭百家之言,只是限制民间传播的尺度,而汉帝更进一步,通过制度的引导和鼓励,最终奠定了独尊儒学的基础,中国社会彻底从思想上进入了统一时代。
总观之,为什么我们总说社会动荡,思想文化反而蓬勃发展,反之亦然,大抵都是子学时代的兴衰同样的规律。
90人阅读
王竹宝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
第三章 孔子之前及同时期宗教的哲学思想
由李泽厚《美的历程》一书,已能粗略一窥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发展历程,与其他地域文明无甚不...
-
第四章 孔子(及与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横向对照)
到底什么是儒家。 现在的人们认为儒,是学者的代名词,说一个人儒雅,必定含着这个人有学问,...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