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智慧,需要身心两方面投入求证,才可能得到。《金刚经》的这一个重点,承认一个真理、一个至道,并不认为一切宗教的教化仅限于劝人为善而已。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方便般若,第五种眷属般若。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金刚,在金属之中最坚固,就像金刚钻一样,能破一切法。也可以说,能建一切法,而且无坚不摧,所以叫金刚般若波罗蜜。有的翻译,上面加“能断”两个字,意思是能断世间一切苦痛、一切烦恼,而成圣成佛。所谓“波罗蜜”,一般的翻译就是到彼岸,有些最后加一个“多”字,成为“般若波罗蜜多”。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经典。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重点在善护念,由凡夫到成道之路,圣人与凡夫同一个修持的方法,善护念,要善于护念。怎么护念?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内心平静的这一念。护个什么念?第三品“大乘正宗分”已经给我们说出来了,学佛就是证道,释迦牟尼佛及一切佛所证的,那个最高的境界叫涅槃。涅槃不是死亡,涅槃是圆满,不生也不死,不来也不去,永远是清净。纵然在动乱中,也在清净,如如不动。所以得道境界就叫做涅槃。神仙与佛,不过是自度的过来人;一切明师只是把整个经过的经验告诉你。人毕竟要自度,一切众生皆要自度,所以涅槃无法。晓得涅槃无法,那叫我怎么修行呢?善护念。不要忘记了,真正善护念,不住于相,就到达涅槃,此外别无他法。第五品“如理实见分”,是见如来。怎么见呢?佛告诉大家,不要有一个身相,学佛最困难的就是离不开身相这个肉体,所有的功夫都在肉体上转,都是着相。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首先要去身相,身相不去,就是我相不去;我相不去,有我就有你,有他就有人,就是人相不能去;人相不能去,寿者相不能去,众生相不能去。要见如来先去身相,身相灭去了,即可见如来。因此第六品“正信希有分”告诉我们,身相去掉,然后再去心相。接着第九品“一相无相分”,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法,要能够去掉身相心相,不生法相,自己心里不制造出来一个法相。得道,得个什么?无所得!最难就是无所得,一切无所得,不住法相。到了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真正的学佛是高度的智慧,第一波罗蜜,至高无上的智慧。什么叫第一波罗蜜?真智慧无智慧,就是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没有思想,没有忧虑,既无烦恼亦无悲,觉性清净,这是第一波罗蜜,真正第一等成就的最高智慧。智慧是成佛的方法、成佛的工具,《金刚经》所讲的,就是第一波罗蜜,成佛的工具。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这一分,他告诉我们真正成佛的工具是什么,世界上做任何东西,都要具备工具,我们要想成佛,工具是什么?智慧!怎么样才是第一等智慧呢?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到这个境界无思无虑,是第一波罗蜜。以这个方法来求佛、学佛、成佛,就对了。佛开始已经告诉我们应无所住,到了第十七品,佛再次提起来,第二种说法,又说无住无相。空,无住,无相,是般若的三法印,也就是空、无相、无愿,三个大要点。把所有时空的观念、身心的观念,统统放下,要这样来修持才行。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三心不可得。第二种方法当中告诉我们,你要从自己心理上检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的也不可得,是名不可得,不可得就是不可得!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我们刚说现在心,我们心里想现在,已经没有了,过去了,如梦如幻。真正的佛法最现实,只有现在、现实,现在心不可得,心安理得,此心清净得很,这就是佛法。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无法可得,又对你重复说一遍,不住一切法相,你有法可得,住于法相,已经不是道了。是无法无得!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告诉你色相空。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佛法没有说空,也没有说断灭见的空,所以,空观与断灭见都不是。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如来本体,体相用,成佛之道,法身、报身、化身的道理,一合相的道理。众生自性自度,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如不动,不住法相。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