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即生长
这一章我认为写得很是精彩。 本章提现了杜威先生的一大重要观点——教育的目的。 首先讲到了成长的条件。不成熟状态是首要的,它有两个主要特性——依赖和可塑性。
我们之所以仅仅把儿童期当作匮乏是因为我们在用成年期所固有的一种状态标准在衡量儿童期。 引自 成长的条件38 但是,如果完全没有依赖,那么发展永远都不会发生。一个完全软弱无能的人,永远要别人提携。依赖伴随着能力的成长,而不是越来越入寄生状态,这个事实表明依赖已是某种建设性的东而仅仅寄人篱下是不会促讲生长的。 引自 成长的条件38 一个人越不需要依赖别人,就会越自负,同时可能导致他脱离群众,冷漠无情,在和他人的相处互动中也会麻木不仁,丛而产生一种幻觉,以为自己真的能够单打独斗。这种没有被命名的疯狂症状,曾经给世人带来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苦难。 引自 成长的条件38 可塑性是种能力,它能保持和提取过去的经验并改变后来活动的各种因素。可塑性就是获得习惯或发展一定倾向的能力,习惯是成长的表现。习惯有两种,一种是习以为常的形式,就是有机体的活动和环境取得全面、持久的平衡;另一种形式则是主动调整自己的活动,借以应付新情况的能力。前者提供成长的背景,后一种构成持续不断的成长。
童年时代本能好动和热衷变化的动作,以及对新刺激和新发展的爱好,很容易“固定下来”,人们会变得讨厌改变,而选择躺在过去的成绩上。而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智力,才能抵制住这种倾向。当然,有机体的衰老现象也影响思维中所包含的生理结构。但是,这个事实只是证明多多动脑显得多么的重要。如果我们只是采用机械式的常规方法和反复练习来获得习惯的外在效率,只有肌肉运动的技能而没有思想的话,那就太鼠目寸光了,那就是蓄意束缚生长。 引自 习惯是成长的表现42 上面可知,我们需要智慧,需要动脑,需要思想去形成好习惯,坏习惯是没有理智的。我们得抵制住讨厌改变的倾向,运用才智,这也是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意义了吧,否则太鼠目寸光了。 最后作者又回到教育上,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没有以外的目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造和转化的过程。当然这并不是说真的没有目的。评价一所学校,看它创造继续成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教育就是使其不断发展的这个过程。最终目的让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学会把生活条件创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这句也提到了最终目的,可见并不是真的没有目的,或者说发展就是目的,这里给出的是具体怎样的发展。
因为生活就是生长,所以一个人在 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在另一个阶段的生活,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这两阶段的生活内部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所以,教育事业就是为成长或 充分生活提供环境条件,没有年龄的区别。 我们必须明白,生活有它自身内在的品质,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这种品质,否则上述这种讽刺性的情境还将会继续存在。 引自 发展概念中的教育意义46 总的来说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生活自身内在的品质。读到上面这段话,我已经深深被打动。这完全就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教育家啊!每一个阶段的生活都是同样重要的,对一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不同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啊!从不抛弃所以不如意的生活,将过去也看做是现在自己的一部分,又把握当下,这难道不是热爱生活吗?一个热爱生活的教育家多么有感染力啊!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也热爱着生活,充分地感受生活,并将此指导于学生,你的学生该有多可爱阳光啊!
就是阿琳啊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教育是社会的职能
上一章提到社会生活的延续需要教育的实施。那么如何实施有效教育呢?如何让学生的态度和情感...
-
第三章教育即指导
第二章提到:学生所必须具有的态度和倾向的发展,需要通过环境的中介才能发生。但是相同的环境...
-
第四章教育即生长
-
第五章 预备、展开和形式训练
本章作者提出了对几种教育主流的一些看法。从而表达自己对教育的认识,特别是有关教育目的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