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上都有什么?
我们看《西游记》,如果抱着斗争的成见去看,肯定处处看到的都是斗争。但是如果抱着平等、合作的眼光去看,其实反倒更多能看出佛道的融合。因为这种仙佛同源、佛道合一的思想,正是明代人所特别崇尚的。 明代民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激烈的佛道斗争,反倒是大家都认为:修仙和修佛其实是一回事。其实这种思想,凡是通达的人物都能意识到。全真教从创教之始,就是主张三教合一的,例子不要太多。例如: 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王重阳祖师) 道毁僧,僧毁道。奉劝僧道,各休返倒。出家儿、本合何如,了性命事早。 好参同,搜秘奥。炼气精神,结为三宝。真如上、兜率天宫,灵明赴蓬岛。(马丹阳祖师) 一念无生即自由,心头无物即仙佛。(丘处机祖师) 据山东友人说,连孙不二祖师都在道教圣地昆嵛山上留下了“愿成正等正觉”的手迹。全真教大宗师们,毫无门户之见,对待佛道儒三教从来都是巨大包容的。高僧们怎么样呢?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也一样说: 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引自 第九十五讲 灵山上都有什么? ……………………………………718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宗教,都是产生于自己的土壤之上的,首先都是适合自己的民族特点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叫上帝我叫道炁他叫佛祖,初衷并无什么本质区别。本来这些创教大宗师,都是怀着悲天悯人的态度,去解决终极关怀的问题的。可惜的是,人毕竟是人(教主也并不能例外),教理一旦把控在具体的人手中,就免不了神化、扩张,就免不了逼迫本土壤之外的人去接受,一旦人家接受不了,就容易打起架来,这实实在在是违背的创教的初衷! 时至现代社会,饶是信息发达,不知为何心胸狭隘的反倒越来越多了。网上翻一翻,站在自己立场骂佛教的,骂道教的,到处都是,外国宗教也不能免,好像水火不能相容似的。真正有情怀的宗教家,悲天悯人、修行养性还来不及,哪有工夫去搞这些派系斗争?其实我们回顾一下,我国历史上虽然也有灭佛灭道的宗教斗争,但也只限于教内。而且,比起西方宗教影响下的那种杀戮来,主张和睦相处、平等对话、互相包容的一直是主流,这实在值得我们致以敬意! 引自 第九十五讲 灵山上都有什么? ……………………………………718
31人阅读
Coneyちた가지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玉华州里的明代经济史
玉华州的故事,基本上就八到这里,但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在这里为什么要搞出一窝狮子精来。...
-
天竺收玉兔是多么地毁三观
以上吐槽了这么多,并无意否认《西游记》总体的价值。贫道一直强调,阅读名著,要平等地去看...
-
灵山上都有什么?
-
唐僧到底取到了什么“真经”?
道教源于上古的方术,同时也承担了一部分国家祀典的功能。道教崇拜的神,也正分为天神、地祇...
> 查看全部4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