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呀打打打打 (世界很忙,没空理你。)
读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你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这就是在玩心理游戏,而且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是赢家。”昨晚我生了一次气,当时的表现是我垮着一张脸,一言不发,默默地翻找网文。网文能让我脱离现实世界,现实发生的一切都和我没关系了,情绪就慢慢平稳了。我独自去生气也就给了对方想要的不打扰和安静。我生闷气的行为好像正好印证了这段话。这样不是你好我也好么?除了我生了一场闷气没什么损失。要不然呢?要怎么做?
“我几乎从不发火……我不跟人生气,我不责备别人,也不训斥别人或是挑人毛病。实际上,情况通常正相反,我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还鼓励他们。”我和蛤蟆简直一模一样,但我看自己总是把目光集中在缺点上,也就是苍鹭说的常常在自我批判。我好像对自己比对别人要严厉,所以容易不开心,容易生闷气。
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处在父母和儿童状态要简单得多,条件反射就行。处在成人状态很难,保持理智很辛苦,但只有这个状态下才能变得更好。我常常纳闷为什么人明知道如何对自己好,就是不愿意去做呢?可能就是因为父母和儿童状态比成人状态轻松,所以无法时时处在成人状态,也就无法理性做事。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弄明白我在父母和儿童状态下的表现是什么,我只想知道怎么进入成人状态。
蛤蟆说要把他的人生经历告诉苍鹭,这样苍鹭就可以懂他了。我想说说了也没用,人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不同,情绪没法还原和复制,没有人能感同身受。甚至是过段时间之后的自己去回看之前的经历,可能都没法感同身受。
呀打打打打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书是朋友送的,送了有一段时间。我说不清为什么有点抵触看这本书,可能是我更想在不用动脑的...
-
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
六、七章看得我很是难受,看得很慢,童年的回忆片段潮水般涌来。我一直觉得已经发生的事情反...
-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
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我很困惑,蛤蟆对苍鹭发了一次火,这好像预示着蛤蟆突破了自我,心理咨询获得了成效,可我依...
-
第十六章 道别与新生
像所有美好的童话故事一样结局了,不仅蛤蟆成长了,每只小动物都有些好变化,最后皆大欢喜,...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