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北京拆迁史
时间很快,迈克尔·麦尔(梅老师)讲述的故事对应过来差不多正好是我的童年,他所在的大栅栏那时还属于宣武区而不是西城区,如今我只在正阳书局见过老北京过去的城区规划图。1998年北京的第一家星巴克开张,那一年,全国最大的国有零售书店北京图书大厦试营业,开始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用POS机结算收款;那一年,搜狐新浪网易腾讯成立。三年后北京申奥,口号第一句是“新北京”。
读这本书有一种时间不等人的催促感。麦尔的叙述技巧是,把倒数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xx时间散落在书的角落,有时单位是天,有时单位是秒;另一个塑造催促感的方式是拼贴的写作方式,非常现代化:东大肛肠医院和假发义肢和蚂蚁上树(菜肴)可以出现在同一页。以这种现代化的写法和老北京告别,似乎是一种必然趋势。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猴子Mocky作为麦尔的隐喻贯穿这本书,随着北京长大,随着北京变化。
奥运改变了北京太多,但宏观叙事下每个人的生活逻辑却不是一句口号就能概括的。在2022年再读这本书,会有许多新的感慨——奥运,一场盛会。
3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