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三节
那不仅是成长年代的困窘和尴尬的记忆——一个曾造成她的困扰、尔后又被她彻底遗忘的异性的同名者,而且在于那是一个被遮蔽、但尚未遗忘和治愈的心理创伤:骤然间痛失父亲的经历。 引自 第三节 记忆的葬埋与钩沉第四节 结局与结语 失去父亲和情愫的离开几乎同时进行很有巧思,感觉这样设置一定有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人在遭遇巨大的创伤和痛苦时,想走出来是很难的,失去父亲的树女一定也很难过吧,所以在树男离开的时候才生气地把花瓶砸碎。
所谓“屏忆”指涉被遗忘的(童年)记忆。但所谓“屏忆”表述的不仅是遗忘,而是一种记忆与遗忘间的状态:某种细节、时刻、场景留存在记忆中,而另外一些通常是重要的事件和时刻却完全被遗忘。所谓屏忆,是一种记忆的显现,也是一种记忆的遮蔽。 引自 第三节 记忆的葬埋与钩沉第四节 结局与结语 “屏忆”概念
读到这里已经觉得我看不懂电影了······文艺片好难懂,老师的思想好深奥啊······
在关于少年树的回忆中,惟一可以称为恶作剧的,是少年树头上套着纸袋骑过少女树身边,一把将纸袋套在少女的头上,使她几乎从自行车上摔倒;但那无疑是一种忿忿不平的报复:少女非但不领悟和接受他无数爱的暗示,相反却充当起其他女孩的“丘比特”。 引自 第三节 记忆的葬埋与钩沉第四节 结局与结语 这点真的很美好。我之前觉得《情书》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这些小小的细节和情景,真的很让人心动。
获救的意义,不仅在于祖父和母亲终于挽救了树(女)的生命,而且在于他们终于治愈了心理的创伤:祖父心中的负疚,母亲心中的怨恨,树(女)在成长的年代丧失了父亲的重创——尽管没有父亲,但那似乎昏聩、遭到无视的祖父却仍然拥有庇护的力量。于是,母亲放弃前往公寓新居的考虑,她们将和爷爷一起守着故居,守着岁月和记忆。 引自 第三节 记忆的葬埋与钩沉第四节 结局与结语 这点真的很感人。我觉得这样的结局也很“合家欢”,比传统的迪士尼合家欢更让人感觉美好,大家都得到了救赎,真的很美好。有种哀伤和释怀。
一如美国女作家麦卡勒斯在她的名作《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写道的,爱者与被爱者其实置身于两个世界,爱一个人,犹如爱一株树、一块石。影片《情书》因此而书写了一个别致的故事,并完满了一个现代人自我的寓言。 引自 第三节 记忆的葬埋与钩沉第四节 结局与结语
37人阅读
超级讨厌数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五章 序言&第一节
在拉康这里,潜意识是被建构而成的,潜意识是他人的语言,潜意识的结构就是语言的结构。拉康...
-
第五章第二节
青春偶像剧则不同,它大都是青春神话的不断复制再生产。它作为特定的世俗神话的功能,正在于...
-
第五章 第三节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