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佛陀世容
相反,它(偶像)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他的宁静、高超和飘逸[图版30]。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 引自 六 佛陀世容
77人阅读
墙外行人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一 人的主题
人们并不一定要学那种种放浪形骸、饮酒享乐,而是被那种内在的才情、性貌、品格、风神吸引着...
-
六 佛陀世容
也硬要自愿付出生命和一切切,那就不必说人世间的一般牺牲了。连所谓王子、国王都如此“自我...
-
六 佛陀世容
-
三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落后的少数民族总是更易接受和强制推行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资本主义因素在清...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