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中年使命(一):如何塑造下一代?
中年期是人生另外一个动荡时期,中年期又叫成年在中期,通常是指35-60岁。这个时期人的身体因为衰老而变得陌生,年轻时从来不觉得是问题的“时间”这个阶段成了障碍,人们开始意识到生命有限自己也会衰老和死亡。
这个时期孩子开始青春期叛逆,父母生病甚至离世,我们不再满足于日常琐碎的工作和生活,开始思考和寻找人生更深层的意义。
害怕衰老是这个阶段的发展障碍。当我们害怕衰老时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除了身体机能的衰退,最大的挑战就是可能性的丧失。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其实就是把可能变成现实,把悬念变成答案的过程。
中年时期你会逐渐意识到生命的可能性在一点点消失,那些没做的事情可能再也做不成了。你会焦虑现有的确定性并苦苦思索,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年轻时害怕过“一眼就看到头”的生活,这个时期很多人的生活真的一眼就看到头了。很多人把这些归咎于衰老带来的问题,所以男女对于衰老都很抗拒,女的整容害怕因为衰老失去魅力,男的寻找婚外情想重燃青春的激情,也有人开始回忆当年,批判现在的年轻人开始对年轻人指手画脚,变得俗气势力斤斤计较把生命的成长寄托在钱财、名声这些看得见的积累上。
其实应对中年危机的解决方案,不是追求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转变。
有些人人到中年后渐入佳境,变得更成熟、更有经验和创造力,摆脱了小我的限制,人生境界因此开阔起来。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和世界、他人的关系发生了辩护啊,别人变得既重要也不重要了。
变得不重要了是我们不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也不再那么在意世俗定义的规则和成功,会更多遵循自己的内心来做决定
变得重要是因为我们开始关心自我以外的他人,尤其是下一代,从他人的成长中获得新的可能性。所以繁衍是中年期要完成的发展课题,这种繁衍既发生在家庭领域,也发生在工作和社会领域。
【繁衍感的本质是奉献】
家庭里的繁衍本质是我们把自己奉献出去,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部分。但有些父母并不是把自己奉献出去而是把孩子拉进来,把孩子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前一种爱是奉献式,后一种是占有式。前一种需要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真正关心他们,后一种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关系中的自我。
很多人希望孩子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如果孩子不接受就会产生很大的矛盾,占有式的爱和青春期的自我中心很像,它都是过度关注自己,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只不过中年期所关注的东西,从自我形象,变成了通过孩子来满足我的需要。
【走出中年危机:奉献式的爱】
真正有繁衍感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其实就是真的能为孩子想,甚至为孩子忍受和牺牲。
但如果我们一味为孩子奉献,岂不是会失去自我?变成那种把所有期待放在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生活的那种父母呢?
答案是并不会。首先,具有繁衍感的奉献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其实也是尊重自己的独立性,其次当你把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去关心孩子的成长时,你的自我看起来被削弱了但同时也增强了。你失去了一些自我关注,甚至失去了一些满足自己需要和欲望的机会,但同时你也收获了另一种品质-关心,这种关心会变成自我新的部分,它的对象既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自己,也就是说你在通过爱孩子学习怎么爱自己。
所以在奉献自我的同时,你也在加强自我,这种奉献式的爱,就是我们克服中年期的发展障碍,走出中年危机的方式。
爱笑de哆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45成年早期使命(一):如何学会爱的能力?
成年早期通常是在25-35之间,这个阶段你已经建立起身份认同,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自我。这个阶...
-
46成年早期使命(二):如何建立职业认同?
在青春期建立稳定的身份认同,成年早期建立起稳定的亲密关系后,找到适合的职业,怎么确立职...
-
47中年使命(一):如何塑造下一代?
-
48中年使命(二):如何传承人生经验?
工作和生活领域繁衍的核心意义在于我们能够借助一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活动突破自我的限制,否...
-
49晚年期使命:如何整合自己的人生?
晚年期你要完成的最后一个人生课题——对人生的整合 整合是什么意思,整合意味着你能接纳自己...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