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换句话说,此诗堆叠众多的典故非但没有造成阅读的障碍,甚且使读者在深入了解典故内容之后倍增阅读的情趣,如此才得以精当而生动传神地展现出此一天香国色雍容华贵之气度,使牡丹之神采跃然纸上。这样一种“脱尽皮毛”的艺术造诣,便是此诗的另一大特点,与“全用比体”的做法相辅相成,共同凝聚了反复皴染、层层叠映的浓彩效果,从而创造出一首淋漓尽致的名花颂歌。因此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即赞美道:“牡丹名作,唐人不下数十百篇,而无出义山右者,惟气盛故也。昌黎论文云:‘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余谓诗亦有之。此篇生气涌出,自首至尾,毫无用事之迹,而又能细腻熨贴。诗至此,纤悉无遗憾矣。”如此推誉,实不为过。 引自 牡丹(锦帷初卷卫夫人)
42人阅读
Coneyちた가지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就在这特属于李商隐的“远隔情境”之中,便产生了两种结果,一个是导致相思之情更为纯粹,也...
-
曲江
由此言之,诗篇末联先将前文对时代动荡、世局惨淡的大幅铺写汇集于“天荒地变”一词中,却又...
-
牡丹
-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二
而不幸的是,无论是“一年生意”还是“一生精华”,最终都得面对“属流尘”的结局一沦为随风...
-
安定城楼
同样地,杜甫在《秋兴八首》之八所写的名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也是将“鹦...
> 查看全部3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