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刘裕与孙恩 门阀政治的掘墓人2.北府将乐安高氏
太元之后,隆安之初,还有一些北府将陆续回到南方,他们同刘牢之一样,在江左政争中几经反复,多归灭亡。北府将晋陵孙无终,与刘牢之一起在王恭军府,后来投降司马道子,元兴二年(403年)为桓玄所害。世为将家的北府将乐安高氏南返后直接依附司马道子,其事迹曲折复杂。 高衡、高素 高衡于太元二年(377年)被招募进北府,《晋书》中其事迹,仅见《谢玄传》、《符坚载记》所谓东莞太守高衡与彭城内史何谦屯兵泗口、援留城一项。由史籍记载可知:一,高衡曾为魏郡太守(隶属扬州,治所在建康),戍石头城;二,高衡为高雅之的祖父;三,高雅之与祖父高衡同居健康,但与京口多有往来。记载的高衡、高雅之之事发生在“晋太元中”,可知高衡或北伐南返过江较早,或没有参加北伐,因而得以在建康为司马道子所用。 史料未记高衡之子、高雅之之父的名讳仕履,考诸晋末人物,应当就是高素。高素随谢玄北伐,官淮陵太守,最晚到太元末、隆安初,高素南返归属于司马道子,当时高衡早已不见于记载,疑似高衡已去世,高素戍守石头代高衡之任。隆安二年司马元显遣高素说刘牢之叛王恭,此战高素随左将军谢琰讨灭王恭见。之后谢琰镇压孙恩军,高素受遣援助刘牢之。隆安五年孙恩军至丹徒,高素以冠军将军戍守石头。元兴元年(402年)桓玄诛杀刘牢之同党的北府旧将,包括高素。高素官至吴兴太守,因是高素镇压孙恩军有功而得。东晋三吴的太守通常以门阀士族居之,而高素为吴兴太守,刘牢之为会稽内史,说明二人在北府将中地位特殊,得以突破门阀士族的禁区为官。不过这只是门阀士族的权宜措施,有机会便对他们予以排斥。 高雅之 据《王恭传》记载,王恭败还京口城,高雅之闭城门不纳,可知当时高雅之在京口城守卫,“高雅之轻举宵行,暮至京口来还”,可知高雅之常往来于建康、京口之间,且高雅之又是刘牢之女婿,因此高素得以受遣说刘牢之倒戈。刘牢之被迫叛桓玄后企图先奔广陵,也是因为高雅之为其女婿。刘牢之途穷自缢后,刘牢之子刘敬宣投奔高雅之,同年,高素为桓玄所杀,刘敬宣、高雅之等拟据山阳起兵以反桓玄,失利后投奔南燕。 高、刘二家曾一度分属司马道子和王恭两个对立阵容,这大概是由于刘牢之、高素南返时机不同,受不同形势影响的结果。 《晋书》记高雅之事迹,最早的是高雅之闭城不纳王恭,为记其职位,只是说刘牢之遣子刘敬宣与高雅之共击王恭。但《资治通鉴》此处却谓高雅之为东莞太守,而东莞太守又曾是其祖高衡早年位号,疑似高衡死后高雅之代袭此位,就像之后高素继高衡戍守石头的职任一样。 隆安三年,高素随谢琰作战,高雅之或在军中。四年,高雅之与孙无终等击孙恩于余姚,败;又战于郁洲,被孙恩俘获,而后高雅之从孙恩军中逃归,不明原委。元兴元年(402年)刘牢之欲奔高雅之之时,雅之为广陵相。桓玄杀高素后,高雅之与刘敬宣北投慕容德。元兴三年刘裕逐桓玄后,高雅之南归,被南燕军追及而杀之。 小结 高氏三代将门中,祖孙两代都曾为东莞太守,祖父两代都曾为谢氏部将,都曾替司马道子戍守石头。以辈分论,高衡老将,为刘牢之之父谢氏豫州旧将者一辈;高素则为刘牢之的亲家,是同一辈;高雅之与刘敬宣患难与共,进退相随,义同于手足。这是北府最重要的两个将家中三代通谊。 在桓玄事件中,高氏和刘氏是同步进退,同归失败。卷入上层政治漩涡的将门,不知如何自处,行动相当盲目,高氏、刘氏是一样的。他们同是次等士族进入最高统治地位这一历史性事件的先驱者和牺牲者。所以刘牢之的反复无常,不只是他个人的失算,也是次等士族的将门这一社会阶层在门阀政治的变化中茫然无所适从的必然表现。 而刘裕从刘牢之、高素两家的失败中总结了经验。《宋书》记载刘牢之反桓玄时,邀刘裕同奔广陵,刘裕答曰:“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桓玄)新得志,威震天下,三军人情都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裕当反服还京口耳!”刘牢之之甥何无忌问刘裕“我将何之?”刘裕答:“镇北(刘牢之)去必不免,卿可随我还京口。桓玄必能守节北面,我当与卿事之;不然,与卿图之。”刘裕有前车之鉴,待机而不妄动,等到桓玄称帝,坚定了刘裕抗衡之心,才有了利用京口条件起事之事。
戒烟的梦祥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东晋门阀政治》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4.次等士族 刘牢之与杨佺期
东晋末期左右局势的因素-刘牢之军团与杨佺期军团 江左的太原王氏由极盛到覆灭的过程,是门阀...
-
《东晋门阀政治》刘裕与孙恩 门阀政治的掘墓人1.晋末的北府兵
谢氏与北府兵 从陈郡谢氏谢尚入仕,到谢玄卸北府之任,其间四十余年,谢氏对于晋室功多过少,...
-
《东晋门阀政治》刘裕与孙恩 门阀政治的掘墓人2.北府将乐安高氏
-
《东晋门阀政治》刘裕与孙恩 门阀政治的掘墓人3.道术与政治
在次等士族的代表人物刘牢之、刘裕以北府力量取代门阀士族统治地位的过程中,另一些次等士族...
-
《东晋门阀政治》刘裕与孙恩 门阀政治的掘墓人4.孙、卢、徐的家族背景
晋末的道教和道术手段传播广泛,为卢悚的政治活动创造了群众条件,后来又为孙恩、卢循的大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