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5
进入新世纪以来,有一 个问题得以被显明出来。人们会问,这些以“个人/社会”二元对立模式建构起来的作品,是否因为处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才被置于焦点,才显得如此重要?一旦它们丧失了所针对的历史语境,是否也就丧失了自身最主要的价值? 更糟糕的是,如果说那些艺术家在陷入自我复制的过程中逐渐显示出个人思考与新的、不断变化的现实之间的脱节,那么,如今泛滥于当代艺术之中的各种政治化符号和图像,则几乎是一种艺术思维的惰性与奴性表现,一种先锋身份与商业回报之间的润滑油,一套伪造的“中国牌”—— 借助于意识形态的批判,尤其是借助于简单化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很多所谓的艺术家其实是在掩盖自身的贫乏,见证与批判正在成为一种空洞的姿态。 引自 Ⅱ 意识形态的人质 49 对于年轻一代,尤其是对于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的年轻一代而言,他们共同的困境与挑战在于:一方面他们试图回避和超越上一代艺术家的“政治图解”,力图寻找到更具艺术自主性和个人美学特征的表达;另一方面,一旦取消了意识形态这个对立面,他们发现自己的脚下缺少一个真正的立足点。 引自 Ⅱ 意识形态的人质 49
33人阅读
mom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历史》张大力
创作谈: https://www.rfi.fr/cn/中国/20100717-张大力和他的《第二历史》:人必须怀疑一切 ...
-
被打死的女人和洗浴的少女
从那一刻开始,我们的先锋艺术似乎就注定了矛盾的命运:一方面,特殊的政治与历史现实要求艺...
-
p75
-
“禁锢的内移”(苏友贞)
由于极度的失去自由而产生的抗争心理,将万事万物都化约到 “压迫与解放’的思维上……这种禁...
-
p99
在任何针对意识形态所作出的批判中,最需要警惕的是,一个人尽管处在了对立的立场上,但他的...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