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经文的开篇部分以拉与图特之间的对话形式简要地复述了古代埃及有关拉神因人们相互残杀和试图对抗太阳神的统治权而决定毁灭人类的神话故事。作为掌管文字的智慧神,图特建议拉神缩短人的寿命。只有两句话的第二段似乎是后加进去的,死者向图特申辩自己与那些邪恶的人未曾同流合污。具其体品典疆接下来是阿吞与奥西里斯之间的对话。从对话中可以看出,第一段所说的人们相互残杀实际上指赛特试图篡夺奥西里斯王位的阴谋。被谋杀的奥西里斯只能来到阴湿、漆黑的冥界。虽然这里并不是理想的生存之地,但是作为补偿,奥西里斯得以把人世的位子传给儿子,而自己所获得的第二次生命将持续数百万年。赫拉克利奥波利斯是位于中埃及的一座重要城市,其名称在象形文字的意思是“王子之地”。 经文里没有晦涩的逻辑,也没有冠冕堂皇的道德说教,但是很明显,古代埃及人在此试图探讨人为何必死,神为何能够长生不死,人死后能否复活,再生的人又能活多久,来世生活会是什么状况等重大和严峻的问题。关于神毁灭人类以及哀叹人生苦短和死后万事休的文学体裁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和古代以色列人的《传道书》中都有所反映。不同的是,古代埃及人在明知来世绝不存在的情况下依然以令人惊叹的恒心和力度为来世做准各,可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然画型都密前心有温 引自 第81篇 甲 在《亡灵书》有些篇章如经文第42篇和第89篇里,死者希望成为一个太阳,从而不仅可以让所有的根迸发出生命的火花,而且自己也可以每天早晨以新鲜的面目浮出茫茫大海的水平面。在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念里,太阳不仅能赋予万物以生命,而且还能自我孕育生命。《亡灵书》附图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是夜晚的太阳表现为老态龙钟的人,而清晨的太阳显现为朝气蓬勃的儿童。如同古代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水文变化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一样,他们把太阳的运行轨迹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太阳拥有不同的名字和形状。早晨的太阳名叫夏帕瑞或哈拉赫特,形状呈蜣螂;中午的太阳被称为拉,形状是一头隼;晚上的太阳叫阿吞,呈现为长着羊头的人或一个老者。这三个阶段分别与人生的童年、壮年和老年三个时间段相对应。 引自 导论 人的精神被认为是不死的,它化为巴可以白天飞出墓室并享受阳光和空气,夜间回到墓室与其主人团聚。但是,这不能完全消除古代埃及人担心死后便彻底变成一具僵尸的恐惧。他们希望死后借助所有最有效和快捷的形式离开墓室,比如变成一只隼、二条蛇、二条鳄鱼、一只燕子,甚至一只蝗虫等。总之,他要随时且尽情地活动,自由地享受活着时曾经拥有的权利。其实,古代埃及人把尸体制成木乃伊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木乃伊产生于古代埃及的原因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两点。其一,人们希望木乃伊能防止尸体的腐烂,为死者的巴提供一个栖息之处。其二,根据神话传说,面临尸体腐烂和生命彻底终止之厄运的奥西里斯死而再生,其原因就是伊西斯把他的尸体制作成木乃伊。古代埃及人相信,假如死者的尸体制成像奥西里斯神一样的木乃伊,那么死者就有可能尽快战胜死亡。复杂而耗时的木乃伊制作过程结束以后,古代埃及人的注意力马上就转移。他们试图让再生的人不受木乃伊的约束,真正像活着的人那样享受生活。《亡灵书》第68篇描写了死者重获对自己躯干、肢体的支配权的过程以及之后的状况。 引自 导论 这个活灵活现的来世想象显然与死者的尸体僵卧在棺材里的现实相互矛盾。为了调和这一矛盾,古代埃及人设想一个人由躯体、卡和巴等要素构成。“卡”和“巴”是一个很难翻译的概念,因为很少有哪个民族就来世绘制出如此复杂的景象、创造出如此多样的称谓。简言之,“卡”指代一个人生来具有的再生的力量,他随着人的降生而向世,主要在其主人死后发挥作用。古代埃及人来世想象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是“巴”,它是一个人精神和灵魂的综合体,相对于僵死的尸体,巴尤其强调每个人身上积极的和自由活动的本质和机能。为了充分表达这个含义,在新王国时期官吏的坟墓壁画上,巴表现为一只长着人头的鸟。巴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天空和人世,而到了夜间,它回到属于自己主人的墓室与其实体团聚,同时享受供桌上的物品。死者之所以能够与巴结合以后再生,至关重要的是卡这个潜在的因素。 引自 导论 在古代埃及,《亡灵书》的历史源远流长。事实上,《亡灵书》的使用范围却并不局限于埃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馆藏的一份纸草,长约6米,上面比较完整地书写了《亡灵书》中的30篇经文,无论从象形文字的书写还是配图的绘制考量,这份《亡有灵书》的质量确实属于上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纸草的主人是一位来自西亚的男士,他的名字转写后的发音为“Jtwnjryh”,是由一个闪米特神的名字为主体构成的人名,中文意思是“我的主是雅赫的牧羊人”。按照学者们的解释,雅赫起初是古代以色列的一个地区名。“雅赫的牧羊人”后来演变为以色列人信奉的神“雅赫维”。以色列人的神最早出现在埃及,而且是在为他的信徒配备的《亡灵书》当中。从这一事实,我们可以窥见神诞生的曲折历程以及人类复杂的宗教情怀。 引自 前言
10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