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厦门号”为主的一系列走出中国的传统帆船,一个个出走的样本。
中国帆船只能靠风行驶,风好船才走得快。航向悉尼的“伏波Ⅱ号”在澳大利亚的飓风季节行驶在飓风集结的海域,几千海里的偏移又算什么呢?它最慢或许能在一年还是两年到达悉尼,但也可能被吹回厦门,或是南极?这只能问风了。艾里克船长咧咧嘴道:“我们总能到哪个地方吧,对于‘伏波Ⅱ号’而言,世界是个好玩的大地方。” 在布鲁姆,艾里克船长向热情的西澳朋友们介绍道:“真是狂野的澳大利亚飓风!当我们身处飓风之中,根本看不到大海,只有一口充满了泡沫的大锅。”“‘伏波Ⅱ号’被风刮着走的航迹,正像船上小狗的形状,但它四条腿全都在海岸上,我想如果我们的航向如狗腿所指,那‘伏波Ⅱ号’早就撞上岸了,幸好我转向狗尾巴的方向,瞧一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你们别笑我迷信,这是命中注定,全世界的水手都同样迷信。” 古老的帆船是历史的记忆,“我想知道古代的水手如何在这样的小船上生活”,艾里克船长说。“伏波Ⅱ号”和两个法国人的行为在澳大利亚社会引发极多的关注与反响。在1934年,那些怀念往昔的澳大利亚人议论到,谁说过去的好日子已不复存在,这两个法国人的不屈不挠和勇于为科学探险的精神,正是过去那个男人活得像男人的时代的复活。 引自 以“厦门号”为主的一系列走出中国的传统帆船,一个个出走的样本。
119人阅读
> 我来回应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