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的混合模型--个案金字塔阵
所谓混合模式研究是实用主义范式的产物,是在研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将定量路径和定性路径结合起来的学术努力。也就是说,在研究的每一个不同阶段内可以单一地应用一种方法,例如定量的(实验性)研究设计,随后进行定性的资料收集,并在转换资料后进行定量分析。不同阶段可用不同的方法,然后组合起来,比如:确证性研究+定性资料+统计分析。
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中都被用到的方法是访谈,但前者一般用结构性访谈,着重于信息的收集,研究步骤清晰,效率高,但是很难挖掘出深层次的意义;而后者一般被称为深度访谈,能挖掘深层次信息,强调意义的赋予,但是往往效率低,而且很多的原则很难被清晰理解。
本文的深度访谈的个案金字塔阵就是在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下进行的新研究方法的尝试,这种方法在立足深度访谈这样一种意义挖掘的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定量研究的一些要素来设计个案研究。
所谓深度访谈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第一:“它的问题是事先部分准备的(半结构的),要通过访谈员进行大量改进,或改进其中的大部分,即作为整体的访谈是你和你的参与者的共同产物”;它的第二个特征是“要深入事实内部”。从意义的角度来看待“深度访谈”的实质,它是对参与者在访谈时赋予自己的话语的意义以及参与者赋予访谈场景(包括参与者当时的衣着、神情、行动和居家环境)的意义的探究。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选取多少个案,怎么才能达到理论“饱和”,如何能做到悬置立场等都是困挠研究者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使得深度访谈方法变得非常困难。
【后来的论述提到:每一个变量至少要有4-5 个个案。注: 从理论上讲,质性研究的个案数可以从1-∞,但是,在实践中,其实总是有一些常用的个案数能够帮助研究者最有效率同时又能最深入地讲述生活故事。至于为什么是4 而不是其他数字,其理由我还不太清楚,这个数字是密歇根大学妇女中心主任Carol J. Boyd 老师在指导我研究的时候提出来的最少参照个案是4-5 个。但是从实践来看,4 的确是一个最小参照组的个案数,基本上能够说明问题。】
混合模型研究
混合模型研究在上世纪90 年代,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类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所谓混合模式研究“是实用主义范式的产物,是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定量路径和质性路径结合起来的学术努力。也就是说,在研究的每一个不同阶段内可以单一的应用一种方法,例如先做定量地(实验型)研究设计,随后进行质性地资料收集,并在转换资料后进行定量分析(塔沙克里& 特德莱,2010:18)。塔沙克里和特德莱介绍了多种混合模型研究设计方案,基本上就是在不同阶段用单一方法,或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法,然后组合起来,比如确证性研究+质性资料+统计分析(塔沙克里& 特德莱,2010:134)。本文所说深度访谈个案金字塔阵不仅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法,而且尝试在同一阶段同时使用定量路径和质性路径来完善研究,当然,如何处理定量与质性研究背后的认识论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认同建构主义的立场“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社会现实,他们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会随着建构者的不同而不同”(Guba & Lincoln,1994:111);但同时我也认为每一位建构者在建构社会现实时,都不仅仅为了描述某个现象,而是常常会力图阐述现象之间存在的那些后实证主义者所追求的“规律性的、合理的、稳定的关系”(Miles & Huberman,1994:429)。格尔茨在阐述深描的理念中,强调深描并不意味着仅仅解释和说清楚现实,依然要关注背景中的“宏大实在”(格尔茨,2008:24)。因此,在这样一种实用主义的认同中,在同一个研究阶段结合定量和质性就成为了我们努力的目标。
尽管说,并非所有的研究设计都可以或者需要变为混合模型。但是,我认为深度访谈的方法借鉴混合模型研究,将会事半功倍,因为,无论是定量研究还是质性研究,都会用到访谈的方法,但是,两种访谈的模式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一个系谱的两端,它们各有优缺点。
我们认为,定量研究的访谈和质性研究的访谈主要有三个不同点:首先,定量研究常常采用结构性问卷,通常是一些封闭式的问题,访谈者主导访谈;而质性研究的访谈问题往往非直接,大部分是开放式问题,强调跟随参与者的思路,让参与者比较自由的发挥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其次,定量研究的访谈一般每一位参与者仅被访谈一次即可,获取了结构性访谈提纲所需的信息,于是访谈就可以结束了;而质性研究中的访谈,从来没有预设的尽头,任何信息和资料都可以无止境的深挖下去,这种情况下,一次访谈是不够的,常常需要多次。再次,定量研究的访谈所需信息就是参与者的回答,不需要观察或其它非正式来源的材料;而质性研究中的访谈重视非正式的资料,强调观察的重要性,意图通过各种资料复原当时的场景。相比较于定量访谈,质性访谈可以更深入,更接近现实,但问题在于质性访谈犹如一个无底洞,研究者都很难确定什么时候“足够深入了”,什么时候“理论饱和”了,即效率成了一个大问题,而定量研究的访谈在效率方面优势明显。
因此,运用混合研究模型的思路将有效的解决两种访谈的问题,则成了本文深度访谈的“个案金字塔阵”所设想的,不仅是混合模型的一种发展,它还与“扩展个案法”有密切的联系,并在处理具有中观意义或者结合宏观背景的研究主题时具有非常好的弥补作用。传统的个案研究通常将他们的研究结论局限在他们研究的日常世界的范围内,无力或者无心顾及广泛的历史模式和宏观结构;而扩展个案方法则追求“扩展出去”,它将反思科学运用于田野研究中,旨在从独特中抽取一般,从微观走向宏观。布洛维在具体描述方法时,强调根据问题,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寻找具有不同特征、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人群进行访谈,而不是只局限在一个同质群体中(Burawoy, 1998)。“扩展个案法”使得质性研究有可能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合理的、稳定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理念基础上,在不断地学习、尝试、体验和修正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种深度访谈的混合模型:个案金字塔阵。
个案金字塔阵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底部是由选取的个案和访谈者确定的;其次,墙体部分是由深浅不同的访谈程度决定的;再次,在撰写的过程中,不断集中到顶部,顶部的位置决定了金字塔的形状。之所以把这个结构称之为“个案金字塔阵”,是想要强调三个方面:1.构成底部的个案并非都是相同类型的个案,结合变量的概念,个案的选择的条件是不同的,但是最后都应该能够契合在一起;2.构成墙体的砖头所垒的高度也是不同的,即不同的个案访谈的深度也是不同的;3.分析所能达到的高度是由最深入的访谈来决定的,但是,那些短砖所起到的基础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访谈不同人回答问题的差异性
不同性别、学历、背景的人回答同一问题往往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填写收入的时候,丈夫往往会填得比较高,老婆说,你哪有这么多啊(个案6)。如果是老婆填,丈夫会在边上说,还要高一点吧?老婆说:你就这么点!(个案24)有的时候说到给双方父母钱,妻子说:不给的,那个时候我们自己也很困难,没有钱啊。丈夫马上在旁边说:过年,过节还是给的(个案18)。有的男性填写的收入和我看到的家庭情况实在是不符合(个案25),似乎男性更容易夸大自己的经济收入和家庭的和谐。 引自第58页
combin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深度访谈的混合模型--个案金字塔阵
-
男性女性以及年轻年老的权力更迭
当代中国城市家庭中,父亲的权力衰弱了,男性的权力并没有质的改变;媳妇的权力上升了,整体...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