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家的精神分析:方法与课题
1 什么是精神?首先要指出的是,精神并不是一种与物质对立的存在,仅仅存在于人们的头脑当中。相反,我们只能在我们周遭的事物及其秩序自身上,也就是在物质的世界中,才能发现其背后的作为主体的人的精神。
2 从19世纪60年代的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积极投身到了与中国和欧美列强进行激烈竞争的历史巨流当中。而仅仅过了一个世纪,却画风突变,开始过上了审美、静观、内省、悠然的生活。因此,所谓日本的“历史终结”,首先意味着日本近代以来所孕育的那种强烈的指向世界的自我意识和政治意志的终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彻底失败,使得它的自我意识从世界政治层面回落为一个地方性层面。这是我们进行思考的出发点;正是这种对地方性的回归与固守,使得日本再次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科耶夫甚至从中看到了“历史的终结”。
3 我概括一下本书中“精神史”这个说法的主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旨在呈现一个民族整体在特定时空当中的知性活动的整体特征,这种知性活动主要围绕对世界以及自我的认知与建构展开;另一方面,它还要揭示这种知性活动背后的精神与心理能量,探寻理解一个特定民族真实的历史处境的途径。这种揭示与探寻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获得对一般的人类事务与文明进程更加深入的理解。
27人阅读
鱼的九思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一、日本:一种精神现象
1 美国著名的中国近代史学家费正清对此有准确的论述:“(中华)帝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只不过是...
-
二、国家的精神分析:方法与课题
-
三、分身:东亚世界体系的视角
1 在孕育日本国家特殊的文明格局和地理格局当中,明治日本最初就被构想为一种世界帝国;近代...
-
东亚儒学:“日本是中华!”
1 与明治维新之后的“西洋化”相比,此前的日本历史堪称“中国化”的过程。一般认为,285年,...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