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走向现代的浮世绘 296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浮世绘
小林清亲出身于武士之家,研习画业起步很晚。1868年(庆应四年)他曾随将军家迁往外地,直至1874年(明治七年)才返回东京,开始以绘画为生。1876年(明治九年)初次发表系列版画《东京名所图》,其中的《东京银座街日报社》《东京新大桥雨中图》等画面吸收了西方绘画对光的表现,并借鉴石版和铜版画技法,用以表现东京的近代城市风貌,微妙的光感使传统版画有了新的样式。他的手法被称为“光线画”,作品风靡一时。曾有“浮世绘的历史随着小林清亲的去世而告闭幕”[3]的说法,其实小林清亲并非正宗的浮世绘师出身,而是靠自学成名。据说他曾向当时在横滨的英国画家查尔斯·沃克曼学习过油画,虽然无法证实,但从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光影效果不难看出他对西画有相当研究。小林清亲的光线画问世之际,正是印象派在巴黎举行第二次展览之时。他的画面的最大特征也表现出对轮廓线的放弃,通过明暗变化来塑造形体。不仅在题材上与当时的“开化绘”相呼应,而且通过技法的创新,传达出更为丰富的意趣。以新技法描绘的东京各处“名所”,洋溢着对往昔江户时光的无限怀想之情。 引自 七、走向现代的浮世绘 296 小林清亲在晚年又转向传统版画以及其他题材的制作,他的画风依然区别于一般画家而具有明显的浮世绘痕迹。1884年(明治十七年)他模仿歌川广重《名所江户百景》的手法,制作了《武藏百景》系列,极度放大前景和切断主体的构图以及其间洋溢的丰富抒情性令人联想到歌川广重的风格,因此他也被称为“明治的广重”。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的《东京名所真景之内》是小林清亲最后的风景版画,原拟十二幅的系列只完成了三幅,其中的《如月》以三幅续构图表现隅田川的雪景,画面情调苍茫而悠远。虽然他的后期作品从题材到技法都表现出向传统浮世绘回归的趋势,但也显露出近代绘画对色彩与空气的表现。小林清亲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师,有赖于他的存在,历经数百年沧桑岁月的浮世绘在日渐式微之际,得以与日本现代版画连接起来。 引自 七、走向现代的浮世绘 296
61人阅读
闻夕felici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三、舶来之作——“浮绘” 242
浮世绘风景画的真正发展始于“浮绘”,即以线描的方式模仿西方绘画追求空间深度表现的绘画的...
-
五、静寂哀婉的“乡愁”——歌川广重 267
从葛饰北斋与歌川广重的风景版画中可以看到江户时代的日本美术在近代西方人文思想影响之下所...
-
七、走向现代的浮世绘 296
-
第六章 席卷欧美的“日本主义”热潮 303
自1860年至1910年前后的大约50年间,以浮世绘为主的日本工艺美术对欧美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
二、从“日本趣味”到“日本主义”312
法国学者吉纳维芙·拉坎布尔通过对日本与西方艺术关系全面、深入的研究,将从日本趣味到日本...
> 查看全部2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