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p1-12
奥古斯丁(354-430)生于北非,当时北非属于罗马帝国版图,母亲信奉基督教。大概30岁到米兰,脱离摩尼教,一度沉醉于新柏拉图主义,386年皈依基督教,388年回到北非阿尔及利亚,391年开始担任神甫。《忏悔录》约成书于400-401年,主要内容是叙述一生所蒙天主的恩泽。
四个问题:
1. 对作者而言,神是什么样的存在?我是怎么看的?
2. 世界是怎样的存在?
3. 人在宇宙/世界当中的地位 人和世界的关系
4. 恶是怎样一种存在?
卷一
第一节:向天主呼吁
第二节:怎样向天主呼吁?心中和身上是否有能容纳天主的地方? 回答:既然天地万物都是天主造的,那么凡存在的都是天主的所在,那么我也存在于天主之中。如果天主不在我身,我根本不会存在。那么我既然在天主之中,又从何处向天主呼吁呢?
第三节:天主充塞一切是什么意思?
第四节:问天主究竟是什么?对完美的天主发表赞美
第五节:我在天主之中,那么我对于天主算什么?我与天主的关系是什么?希望主对自己的心灵说“我是你的救援”,渴望主对自己的关注。主是真理的化身,主若说你有罪,你必然有罪。
第六节:自己如何降于并成长于此世? 父母都是天主传递爱的媒介,“一切美好来自你天主”。自己对自己“记忆所不及的有生之初和孩提之年”没有印象,对观察孕妇和其他的小孩来明白自己当时的情况、对父母等人的讲述都不信任,由于天主不死,渴望天主告诉自己在记忆所不及的时候自己是怎样的人。 时间对于天主:天主是永恒不变的,凡人的昨天和明天对天主来说都是今天。
第七节:既然人是天主造的,那么天主也造了人的恶吗?人的恶是从哪来的? 【奥古斯丁认为恶不是天主造成的,但是没有解释为什么】人出生之后就有恶,即使是看似纯洁不谙世事的婴儿也不例外。婴儿哭喊着要做妨害别人的事,没有做成只是因为力量不够,“婴儿的纯洁不过是肢体的稚弱,而不是本心的无辜”。自己从胚胎中就是带罪的,但自己对这一时期没有印象,只能听信别人的话或者从其他婴儿身上观察。
第八节:从幼年到童年,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转变都是为了向天主靠近,是自愿自发的行为。比如学说话,不是父母教的,而是自己为了能更高级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去模仿和学习别人的表达。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