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复古主义和实用主义
宋代的问题,以边患、冗兵、冗官为甚,后来集中表现为财政危机。虽然宋代工商税收颇丰,又有交子、盐引等掠夺手段,奈何支出浩大,难以为继。
改革的呼声一直不停,但方向却无法统一。复古,以欧阳修和司马光为代表,主张道德解决一切问题,回到三代就是胜利,当然不会让人满意。务实派以王安石为代表,主张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变革制度,增加财政收入。范仲淹骨子里也是务实派,但没有王安石那么激烈明确。苏轼则可说是真正的实事求是,当时却没有这样的土壤,以至于他左右受敌,两方都不待见,终其一生他的实际才干也不得大用。苏轼在自己的修为中,将儒、释、道融汇贯通,拿来皆可用。而在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上,却没有这样的大度与超脱,最终,理学占据上风。
17人阅读
万里岷峨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九章 被收编的嬉皮士
晋武帝司马炎展开改革,经济上重新丈量土地并均分,耕者有其田,政治上试图复兴儒教,这是对...
-
第十三章 隋唐:从现代边缘坠落
第一次获得这个信息:玄奘取经并非为求取大乘佛学,而是要以唯识宗破解真常系对佛经的曲解。 ...
-
第十四章 复古主义和实用主义
-
第十五章 存天理,灭人欲
北宋,理学发端,从周敦颐到张载,到二程,再到朱熹,终于臻于完善。 理学解决人类基本问题的...
-
第十六章 从斯多葛到大一统
郭建龙认为,中国历史可以分三个周期,其一,秦汉至南朝,经历秦、西汉、新莽、东汉、三国、...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