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落和白金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神奇生物的力量
食骨蠕虫的性生活有些不同寻常。雌性比雄性个头要大,用人类进行类比的话,相当于我有一个可以装在茶匙里的丈夫!而由于大海的深处是如此荒凉而孤独,它们很难找到彼此,食骨蠕虫就把事情简单化了:矮小的雄性就住在雌性体内,而且雌性不只有一个伴侣,而是有一整个后宫。 既然我们讨论到体形和性别差异,顺便说一下,雌性蓝鲸也比雄性个头大。由于蓝鲸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这意味着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动物个体一定是雌性一 头大山似的蓝色母鲸。 虽然一头死去的鲸有益于海洋中的食物循环,但活着的鲸会有更好的效用。如果说亚马孙的树木是生物泵,影响永不停息的水循环,那么这些巨大的鲸所发挥的功能便是鲸泵:通过在一个地方进食并在另一个地方丢弃废物或死亡的方式,在海洋中输送食物一 既沿着水平方向也沿着垂直方向。就这样,他们将食物带到需要它的地方,为其他生命带来巨大的连锁反应。 科学家们已经弄清大型鲸如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抹香鲸(Physeter macrocephalus)1和蓝鲸是如何为将食物运送到 最需要的海域提供帮助的。这些鲸潜入海洋深处寻找不同种类的食物— 鱼、章鱼或磷虾2,然后游到水面上呼吸,并在这里排出粪便,粪便漂浮在水中。通过这种方式, 鲸将营养和矿物质(如氮或铁)输送到地表水中。在一些海域,例如南大洋,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海水中铁含量的限制。抹香鲸粪便中的铁浓度至少比水中高出1000万倍,因此鲸的存在会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光合作用,也意味着这些浮游生物能从大气中捕获更多的二氧化碳。在浮游生物短暂的生命结束后,其微小碎屑就会以海洋雪的形式沉入海底。对南大洋的一项保守的估计表明,那里的抹香鲸每年都会将数十万吨的碳运出碳循环系统并储存在海洋深处。 引自 鲸落和白金 此外,许多大型鲸类动物会进行长途旅行,即我们所知的哺乳动物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每年一度的洄游之一。例如,座头鲸在寒冷、营养丰富的高纬度的海水中进食,然后迁移到更温暖、常常营养贫乏的、靠近赤道的海洋区域产仔。鲸在产仔区通常不吃东西,只靠身上的鲸脂为生。但它们需要撒尿,而且它们排出的尿液富含氨,这种尿液通常是这些水域中的稀有商品(而且当生物体形很大时,这种尿液对于水域中的生物来说就变得很重要:一位冰岛科学家估计,一头长须鲸(Balaenoptera physalus)'平均每24小时排出974升尿液)。 因此,从营养丰富到营养贫乏的海洋区域,鲸的长途迁徙成为食物传送带的一部分。 营养物质也被进一步转移到陆地上和淡水中,向上游移动并在那里死亡的鲑鱼可以完成营养的转移,更不用说在海上捕食并在陆地上大便的海鸟了(事实上,从卫星照片中就可以看到企鹅群落的大便,利用这些大便可以追踪海鸟)。我实在忍不住要将这些描述为“像屎一样热乎的”的食品运输服务,因为我们在此谈论的运输量是如此巨大:每年,海鸟向内陆运输380万吨的氮和60万吨的磷,而对于陆地生命来说,这是重要的营养来源。 引自 鲸落和白金 在史前时代,大量营养物质沿着一条供应路线从深海流向海面,从海洋流向陆地,从沿海地区流向内陆地区。如今,这种流动已经中断了。就像上文提到的,大多数的大型食草动物已经灭绝。尽管一些鲸种群的数量现在正在回升,但仍然远远低于人类捕猎鲸之前的水平。许多鱼类种群已经消亡,海鸟种群的数量也已急剧下降。 尽管传送带仍在运行,但与以前相比,如今的传送带只携带了少量食物。研究表明,海洋哺乳动物从深海运输磷的水平已经下降到了以前的四分之一,而海鸟和洄游的鱼类从海洋向陆地运输的营养物质减少了整整96%。在陆地上,从营养丰富的地区到营养不足的地区,食物分配越发不均,导致一些生态系统极度缺乏营养。与此同时,很难准确地说出最终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因为从逻辑上讲,我们缺乏1万年前土壤肥沃程度的相关数据。 大自然伟大的食物传送带的第一阶段一 鲸将食物从深海运送到海面一尤其重要:如果磷和其他营养物质消失在深海的沉积物中,从我们的角度上来看,它们就失去了作用。我还想补充的是,我们目前正在清空地球上易于获得的磷储备,而且还有另一个论据支持将鲸和其他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数量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一它们是将大自然的营养物质从海洋运向陆地的重要贡献者。 引自 鲸落和白金
122人阅读
闻夕felici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作为防浪堤的红树林
在海洋和陆地的边界上,红树林处境艰难。如果你仔细观察一 张展示红树林原始分布的世界地图,...
-
腐枝中的美
这些实际上都是合乎逻辑而且众所周知的。正如前几章所述,照看人工林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砍伐...
-
鲸落和白金
-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我们如果在农业中更多地与大自然合作,就可以努力施行双赢的解决方案,利用大自然自身的系统...
-
新干线——鸟喙子弹头列车
幸运的是,有一位负责重新设计列车的工程师爱好观察鸟类。他从翠鸟2的喙中汲取了灵感。这些蓝...
> 查看全部2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