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犹豫不决时,如何做出选择?
【原文摘录】
我们在做选择时,要去掉环境的影响。
在犹豫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把这个当成决策的契机,而是当作自我探索的契机。
【概念转述】
当我们在一个决定犹豫不决的时候,这个时候恰恰不是决策的最佳时机,而应该是自我探索的绝佳机会。
【个人体验】
昨天,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我写了一封给人生设计团的五位小伙伴的一封信。
因为当时我以为一件已经结束,我希望为自己的退出画出一个完美的句号,希望自己能够记住这些人,这些美好。
但在早上,歆姐很慎重的留我,希望不要退群,希望能和大家并肩战斗,哪怕我不做主理人,她也不想我离开。
我当时其实就犹豫了。
睡完一觉醒来,子谦也给我发信息,说他也没想到我竟然退群,他说我可以暂时放下,可以休息,但希望我不要退出。
晚上,我跟我老公视频聊天,我老公说, 其实最主要是你开心,你的精力能不能跟得上,如果能够跟得上,你就留下来。
我当时就说:“其实好像也不是精力的问题”,但我没有继续说下去。
我刚刚看到这句话,不要把犹豫当成决策的契机,而要当成自我探索的契机。
我要怎么探索呢?我犹豫的背后代表着什么呢?
这本书的作者也说,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不要被这个环境所困,不要只在这个环境里想问题。因为无论是顺从环境还是反抗环境,我们都没有脱离环境本身。
如果我只在这个环境里思考,那我只需要考虑的是,我是否需要退出人生设计团?
从环境的角度来思考,我如果退出,我就不会承担这份压力,不用再反反复复的沟通,不用在纠结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件事,不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不用在周末的时候耽误自己的睡眠时间。
而如果留下来,我虽然也还是会有压力,但是我知道,有五个小伙伴陪着我一起,不管我怎么样,她们都会一直陪着我,会给我很大的精神动力,同样,因为不懂得沟通,我可能需要去学,不懂得怎么跟小伙伴相处,我也需要去学,去练,去沟通,然后在一次次跌倒中前进。
这是环境留给我的选择,留下或者退出。
而如果只在这个环境里思考,我很难跳脱出来,因为无论怎么选择,都是有利有弊的,没有那么理所当然的答案,你选择了安逸,必然丢弃了成长,你选择了困难,虽然有成长,但一定会有煎熬和压力,不知道哪个更好,所以很难做出选择。
但我如果尝试跳出这个环境,去思考,我这个决定背后代表着什么呢?
这背后其实代表了我的恐惧,一方面,我很渴望亲密的伙伴,但同时,我又害怕,我喜欢一切都其乐融融的,但我很害怕争执。
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很难发展出很长期的关系的主要原因,我喜欢刚刚在一起的新鲜感,而不想去面对后面一定会有的矛盾,争执,哪怕是对立阶段。
在共读会,在密探群,因为人很多,我可以选择把自己藏起来,不对面对这种情绪。
就像有一次,在一次密探复盘会上,我听了很多人说了她们的想法,其实我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不敢说,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突破自己,直到会议的最后,我才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说出来那一刻我是很开心的,说出的观点也得到大家的认可。
但是到了下一次,我还是害怕,我还是不敢表达,我甚至不知道我要多久才能鼓起下一次勇气。
而在人生设计团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很多事情都需要沟通,包括很多细节,这就需要每个人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勇敢了一段时间,但,我很快我的能量就耗尽了,后面我就几乎不敢说话了。
所以,这个选择,看似是在决定我在人生设计团的去留,背后其实是让我重新选择,我在人际关系里,是选择迎接,还是逃避?
梳理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也就清楚了,我做的选择意味着什么,而这些跟我的目标到底有没有关系。
因为我之前总是拿着自己精力不够做挡箭牌,把跟自己的目标无关的事项全部踢出去,但实际上,我内心清楚,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在我的目标里,这甚至是无法忽略的一环。
如果我没办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那么我更加无法面对这个世界,我又何谈处理好自己跟世界的关系呢?
坦诚点,面对这些可能会让你感觉不舒服的事情,但就像子谦早上跟我说的, 难受点没关系,这是你在成长啊,要想蜕变,哪有不承受痛苦的呢。
梦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好多个“我”
【原文摘录】 角色的本质是人和人在关系中生成的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形契...
-
你在哪一刻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就在这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01 你长大了,也许在你再也不需要妈妈叫你起床的那一刻...
-
在你犹豫不决时,如何做出选择?
-
如果已经发生,不如让它的发生变得更有价值
【原文摘录】 如果你已经知道了一些道理,就没法退回去,假装自己不知道,可是太早知道这些道...
-
改写自己心中的故事
【原文摘录】 有时候,我们心里的故事比现实更牢固 【概念转述】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永远在同一...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