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3.再论文字下乡
时间的阻隔:1.个人的今昔之隔,2.社会的世代之隔。
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的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还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
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
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
乡土社会不怕忘,而且忘得舒服。(向往的生活等类似节目的兴起,是不是说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开始向往乡土生活了呢?)
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藏着本姓名录、通信簿。
在都市社会里有名人,乡土社会里是“人怕出名猪怕壮”。
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3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