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夫节妇”
义夫者,若共被泣荆,谊感宗族,散财焚券,惠济乡阊,汉薛包之昆弟让财,魏杨播之缌服同爨。举节妇者,若夫亡在参拾之前,柏舟自誓,守志至伍拾以后,行露不侵,执节不回,如文宁女,临难不避,如义宗妻。似此之类,听各处保明。①(《通制条格校注》卷气,《赋役·孝子义夫节妇》) 由引文中可以看出元代旌表“义夫”对象有数类:一为“共被泣荆,谊感宗族”;二为“散财焚券,惠济乡闾”;三为“兄弟让财”;四为“缌服同爨”。这包含了兄弟共被、让财的友爱,散财救赡乡里的义行,还有同居共爨的孝义之士。其中“泣荆”指或为念旧、不改志的人,其典故为:“鲁女有遗荆钗而泣者,路人笑之日:‘以荆为钗易办,女乃泣何也?’女以手掠发日:‘非以其难致也,以其故旧耳。’”②鲁女泣荆之情,用在义夫,或可指妻丧不再娶者。然元代旌表义夫的类型,是相当多样的,非专指贞节一项。 引自 二、诸史《列女传》选录的主题 康熙年间方志编者赵世安称“汉唐以下有烈女而无义夫,近代始有义夫之名”,(康熙《仁和县志》卷一九《人物·义夫》 然关于守贞义夫具体之旌表规定直到清道光年间《礼部则例》中才有更进一步的说明: 义夫应旌表者,须年在三十岁以内,已有子嗣,原配身故并不续娶纳妾,且孝友克敦,素性淳朴,至六十岁以上,身故后,准请旌表。(《钦定礼部条例》卷四八) 引自 一、明代旌表制度的“男女之别”
64人阅读
摸摸小猫头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12
(二)女性传记的典范:刘向《列女传》 《列女传》是第一部以传体描写女性的书籍,西汉永始元年...
-
二、诸史《列女传》选录的主题
而《元史·列女传》中节孝事迹的记载,也时伴随着“异象”出现,例如《赵孝妇传》曰: 赵孝妇...
-
“义夫节妇”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