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疾疫
人口史家奥尔·本尼迪克托(Ole Benedictow)开始质疑上述假说。他认为,“黑死病给研究它的学者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以至于“他们对奇特和异域事物的感觉”盖过了他们的批判力。他主张,要解决源头的问题,不应追求最夸张的假设,而应从“近似起源的原则”入手,即“距离越短,传播的阻力就越小”。[38]本尼迪克托令人信服地证明了,1344年,鼠疫如果从元帝国出发,于1346年到达黑海边,那么途中的障碍是根本无法克服的。长达两年时间,病菌是无法完成这样长距离的旅行的。钦察汗国的蒙古人使如此迅速的转移变得更加不可能,因为在1343年,即元代爆发疾疫的前一年,他们已经切断了中欧陆上贸易。
时间和空间都是阻碍。在14世纪,鼠疫如果由坐船旅行的老鼠或人携带的话,一天能前进40公里。由于淋巴腺鼠疫的潜伏期只有3—5天,一天之内就会传染,而80%的被传染者在3—5天内就会死亡,所以传染范围达两公里都是很困难的事,更别说靠这样的方式让病菌穿越整个丝绸之路了。乌兹别克斯坦等金帐汗国领土内的地区成为病源地的可能性倒是更大。最后,还有气候方面的证据。跳蚤的自然死亡率很高,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繁殖才能维持群体的数量。寒冷的天气不利于它们的生殖。[39]1344—1353年属于元朝最冷的年份,对于鼠蚤的远距离迁移来说恐怕是最为不利的。
[38] 本尼迪克特(Benedictow),《黑死病全史,1346—1353年》(The Black Death, 1346—1353: The Complete History),第50页。
[39] 本尼迪克特(Benedictow),《黑死病全史,1346—1353年》(The Black Death, 1346—1353: The Complete History),第18、26、49—51、229—231、235页。此处的数据指的是(通过鼠蚤咬噬传播的)淋巴腺鼠疫,而不是(通过被感染者呼吸中的飞沫传播的)肺鼠疫。本尼迪克特认为,欧洲黑死病爆发期间很少出现肺鼠疫。李伯重也对所谓1344年疾疫为鼠疫的说法表达过相似的质疑,见李伯重(Li Bozhong),《有“14世纪的拐点”吗?:论人口、土地、技术和农业管理》(“Was There a ‘Fourteenth-Century Turning Point’ ?”),第138页。
路过…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2.5 人口
如果地方上的百姓能够哄骗官员的话,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数据?怀疑派学者都认为,洪武二十...
-
3.2 干旱
干旱发生时,官员们会向龙祈雨。嘉靖四十二年(1563),大旱,杭州知府派一名道士往山中取龙...
-
3.6 疾疫
-
4.8 孤忠怨抑
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唯唯诺诺地描绘嘉靖、万历两朝的文字了。但人人都知道事实究竟如何,如果...
-
5.1 农耕帝国的混合经济
元明两代——尤其是明代——的大部分经济增长,在组织和资本方面得益于私有经济,但整个经济...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