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自然哲学和心里学
自然是一切物质对象和运动主体的总体。在《物理学》里,他认为自然是自然事物的总体,自然事物能够开始变化和结束变化,即它具有变化的内在倾向,人造物就没有自我运动的能力。从静止状态的无生命体必须是由一个外在的作用力引发的。运动是通过动物开始的。无生命的物体自身是“被动的开端”而不是“导致运动的开端”。
运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运动可分为生成和消逝两种,狭义的运动分为三种:质的运动、量的运动、位置的运动。第一种是质变,第二种是量变,第三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运动。
位置变动的前提,也是所有运动的前提,是处所和时间。处所的存在或通过位移的事实得到证明。处所是存在的,而且亚里士多德将之定义为“包容者的最初的、不动的界限就是处所”。处所是容器最先的不动的限制,且向外展现。
亚里士多德不相信惯性定律:他认为强制运动会减速,而自然运动会加速。
对于时间,亚里士多德指出,它不能简单地被当成运动或变化,因为运动是多,而时间是一。他对时间的定义是“运动的计量或可计数的运动”。
运动所指的不一定是位置的变动,因为亚里士多德明确表示,人在意识到精神状态的改变时,也可能认识到时间的推移。当一个人意识到了时间,他就认识了多,即多个阶段。时间是变化或运动元素的一个方面,它使心灵能够认识多个阶段。
时间的“部分”是潜在的,因为它们无法在形式上区分开彼此,除非有“计数的”心灵;但它们也不是潜能的,因为没有心灵它们就不能真正地存在。
亚里士多德认为无限的物体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物体都被一个表面限定,没有一个被表面限定的物体是无限的。无限的物体即不能是复合的也不能是单一的。他反对实际存在无限的物体或数,但他承认无限潜在地存在。
亚里士多德说,所有的自然运动都朝向某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从潜能状态到现实状态的发展,是形式在质料中的体现。
宇宙是由两个不同的世界——月上和月下世界组成。月上世界是诸星辰,它们永不消逝,除了位移没有改变,它们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而不是直线。
植物具有灵魂,这是生命的本原,亚里士多德对它的定义是“自然物体的隐德莱希”。
灵魂是身体的现实,也是形式、运动本原和目的。身体是为灵魂而存在的,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目的,即成为现实。
人类灵魂将所有较低灵魂的能力统一在自身中,营养、感知、欲望和位移,可它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能力,那就是努斯,即理智。理智表现为两种方式,作为科学思考的能力和深思熟虑的能力。前者以真理为对象,追求真理本身,而后者以真理为目标,为了实践和审慎的目的。努斯先于身体而存在,它是不朽的。
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身体是灵魂的坟墓。与身体结合对灵魂也有好处,因为只有这样,灵魂才能实践它的能力。
tinajia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十八章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通常被称为“形式逻辑”。因为他的逻辑学是对思想形式的分析。他主要关心的...
-
第二十九章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人生而求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以如此乐观的方式开篇。 技艺的目标在于某种成果,但在...
-
第三十章自然哲学和心里学
-
第三十一章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明显是目的论。他关心的是有利于人的善的行为,而不考虑就它自身是否正确...
-
第三十二章政治学
城邦,与其他所有共同体一样,都因着某个目的而存在。就城邦而言,这个目的就是人的至善,即...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