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血色民族主义”的记忆
1948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逐渐接近胜利,对中国的关注也开始骤然升高。然而,战前的中国研究者大多是一些专门研究古典的人,除了一些臭名昭著的“中国通”及“大陆浪人”外,很少有人了解现代中国。一方面,战前还不为日本人所熟知的鲁迅也由于受到毛泽东称赞等原因而成了众人皆知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文学研究者竹内作为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解说人开始被经常请上讲坛。 当然,日本共产党也同样注意到了竹内。小田切秀雄在1947年8月向竹内发来了新日本文学会的入会邀请,石母田正的盟友藤间生大也曾在1949年1月劝竹内加入日本共产党。然而,二人的邀请都被竹内拒绝了。 竹内在其日记中写道,1946年6月自己刚刚复员回到东京时,买过日本共产党的机关报《赤旗》,但读过之后感觉“没有想象中的好”。与《近代文学》的编者们相似,对于没有从战争经历中吸取任何经验,而似乎只是重新恢复了15年前的运动的日本共产党,竹内也感觉到了其中的问题。竹内在《赤旗》之后还购买过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发行的《历史评论》,但同样在其日记中写下了“这本杂志缺乏整体性,从其内容上根本无法相信民主主义科学家联盟”的感想。 也就是说,竹内从来就没有信任过日本的马克思主义者。前文中也提到,竹内在1942年与一名原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又转而协助日军成为其调查员的人打过交道。1961年,竹内在回忆战后初期的情况时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在战后能够重新恢复是一件好事”,但“过去的共产主义者中,在战争期间发生转向并比非共产主义者更加积极地协助战争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这也是他决定与共产主义运动保持一定距离的原因。 而且,从竹内的思想来看,参与处于“外部”的政治也不会成为他的选择。前文多次提到,为了减轻自己因协助战争留下的悔恨而加入日本共产党的人为数不少。然而,竹内没有选择依靠外部的权威来消除自己的痛苦,而是选择了发掘自己内心的黑暗。 引自 第十章 “血色民族主义”的记忆
37人阅读
hikouki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九章 战后教育与“民族”
战争期间,宗像曾担任国民生活学院的主事。当时在他的头脑中的是“为人师表”的意识和“如果...
-
第九章 战后教育与“民族”
1950年代的教育学家,有一种出于对战前教育中“国家目标”的怀念而不断摸索其替代品的倾向。...
-
第十章 “血色民族主义”的记忆
-
第十章 “血色民族主义”的记忆
然而在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近代化的日本,“所谓思想不过是给某种观念穿上了一件借来的外...
-
第十章 “血色民族主义”的记忆
如此看来,竹内的思想事实上与丸山真男等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无论是重新思考...
> 查看全部1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