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
佛陀安详而庄严地禅坐,天空就在他的四周上方,好像在告诉我们:禅坐时,你的心要像天空一般开放,而保持在当下,立基于大地。天空就像是我们绝对的本性,没有止境,无边无际,大地则如同相对的实相,凡夫心。我们坐禅时的姿势,象征我们连接着绝对与相对、天空与大地、天堂与人间,就像鸟的双翼,融合了我们如天空般的不死心性和虚幻有限的凡夫心地。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有许多人认识禅坐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禅坐是超越文化、宗教藩篱的法门,可以让禅修者直接触及他们的生命真理,可以即刻超越宗教教条,更是一切宗教的核心。 大体来说,我们都远离了真正的自我,在无歇止的活动中浪费生命;而禅坐可以带我们回到真我,超越习气,真正体验和品尝整体生命。我们的生命都消耗在紧张焦虑的奋斗上,消耗在讲求速度和打拼的旋涡中,消耗在竞争、执取、拥有和成就上,永远被无关紧要的活动和所关注的一些细小琐事压得喘不过气来。禅坐刚好相反,它完全改变我们“正常的”运作模式,因为禅坐是无牵无挂的境界,没有竞争,没有想要去拥有或执取的欲望,没有紧张焦虑的奋斗,没有成就的渴望,它是一种没有野心的境界,既不接受也不拒绝,既不希望也不害怕。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慢慢地将束缚我们的情绪和概念,释放到自然单纯的虚空中。 引自 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 专注的修习,就是要把散乱心带回家,借此可以把生命的不同层面集中起来,这称为“安住”。这是佛教徒禅定道上的第一个修持,也就是“止”。安住可以完成几件事: 第一,自己被撕裂成碎片的所有部分,过去一直都处在战争之中,现在则因安住而定下来,而融化,而变成我们的朋友。在那种安定之中,我们开始更了解自己,有时候甚至还可瞥见自性的光芒。 第二,专注的修习,可以舒缓我们多生多世以来累积的负面心态、侵略性、痛苦和挫折感。这时候,不要压抑或沉人情绪之中,重要的是尽可能以开放旷达的宽容来观察情绪、念头和一切生起的东西。 第三,因为你维持开放和专注,并利用我将在后面说明的一种方法越来越集中你的心,你的负面心态将慢慢舒缓,你开始觉得全身通畅,或如同法国人所说的通体舒畅,因而产生深刻的舒坦和解放之惑。我把这种修行看成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和自我疗愈方式。 第四,这种修行揭开并显露出你根本的善心,因为它消除了你心中的仇恨或伤害。唯有消除内在的伤害,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借着这种修行,慢慢去除我们的不仁慈和伤害,使自性中的基本善心和仁慈心散发出来,成为一个温暖的环境,让真性得以绽放。 引自 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 整个禅坐过程可以简化成这三个重点:把你的心带回家、放下、放松。每个重,点都包含着许多层面的意义。 把你的心带回家,意思是通过专注的修习,把心带进安住的境界。其深义是把你的心转向内在,安息在心性之中。这本身就是最高的禅定。 放下就是把心从执著的牢狱中解放出来,因为你认识到一切痛苦、恐惧和挫折都来自执著心的贪欲。在比较深的层次里,由于你越来越了解心性而产生的体悟和信心,可以启发深广而自然的宽容心,让你解脱心里的一切执著,让心自在无碍,在禅定的启发中融化。 最后,所谓放松就是心要宽广,放松心情。更深入一点来说,放松你自己,进人真正的心性,也就是本觉之中。这种唤起的过程,藏文的意思是“在本觉上放松”。这就好像把一撮沙倒在平面上,每一粒沙都自动安顿下来。这就是你在真性中放松的方式,让一切思想和情绪自然地平息,融入心性的状态中。 当我禅坐的时候,纽舒堪布的这首诗常常带给我很多灵感: 在自然的大祥和中休息吧 以这颗筋疲力尽的心, 被业力和妄念打击得束手无策, 如同在惊涛骇浪的无情愤怒中, 在轮回的无边人海中。 在自然的大祥和中休息吧! 引自 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 西藏有一句很有启示性的话:“禅坐什么都不是,只是熟习而已。”换句话说,禅坐不过是熟习禅定的修行。有句话说得好:“禅定不是苦求,而是自然融人。”当你持续练习某一种方法之后,禅定就慢慢生起。禅定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当我们练习到完美无缺时自发产生的。 但为了让禅定发生,还是要创造宁静而祥和的环境。在我们的心能够得自在之前,首先要把心的环境安静下来。平常,心就像蜡烛的火焰般,受到思想和情绪的强风扰动,摇曳闪烁,经常改变。只有当我们把火焰四周的空气安定下来之后,火焰才能烧得稳。 同理,只有把纷乱的思想和情绪安定下来之后,我们才能瞥见心性并安住于心性。另一方面,一旦我们在禅坐之中获得稳定,任何喧闹和骚扰的影响将大为减少。 引自 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 静静坐着,躯干挺直不动,禁语,心情平静,让一切思想和情绪来了又走,什么都不要执著。这种境界感觉起来像什么呢?敦珠仁波切经常说,就像一个人在野外做了一整天的苦工,回到家一屁股坐到火炉前心爱的椅子里。他已经工作了一整天,知道自己做完了想做的事,没有什么要担忧的,也没有什么尚未完成,可以放下一切牵挂,满足而自在。 因此,当你禅坐时,重要的是创造正确的内心环境。一切挣扎和奋斗都来自狭窄的心境,所以创造正确的环境,有助于你达到真正的禅定。当幽默和旷达呈现时,禅定不费吹灰之力就生起了。 禅坐时,我有时并不使用任何特定的方法,只是让心安定下来。尤其在受到启发时,我发现很快就能够把心带回家和放松。我静静坐着,歇息在心性中,不去怀疑是否处在“正确的”境界中。一点也不用力,只有充分的了解、清醒和不可动摇的笃定。当我在心性之中,凡夫心就消失了。没有必要去维系或肯定自己的存在,我只是当下的我。一种基本的信赖感呈现了,不必特别去做什么。 引自 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 静静坐着,躯干挺直不动,禁语,心情平静,让一切思想和情绪来了又走,什么都不要执著。这种境界感觉起来像什么呢?敦珠仁波切经常说,就像一个人在野外做了一整天的苦工,回到家一屁股坐到火炉前心爱的椅子里。他已经工作了一整天,知道自己做完了想做的事,没有什么要担忧的,也没有什么尚未完成,可以放下一切牵挂,满足而自在。 因此,当你禅坐时,重要的是创造正确的内心环境。一切挣扎和奋斗都来自狭窄的心境,所以创造正确的环境,有助于你达到真正的禅定。当幽默和旷达呈现时,禅定不费吹灰之力就生起了。 禅坐时,我有时并不使用任何特定的方法,只是让心安定下来。尤其在受到启发时,我发现很快就能够把心带回家和放松。我静静坐着,歇息在心性中,不去怀疑是否处在“正确的”境界中。一点也不用力,只有充分的了解、清醒和不可动摇的笃定。当我在心性之中,凡夫心就消失了。没有必要去维系或肯定自己的存在,我只是当下的我。一种基本的信赖感呈现了,不必特别去做什么。 引自 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
11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