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元代文人画的正宗系统——由赵孟頫到王蒙的山水画发展
赵孟頫——出生于1254年,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南宋亡时,正值二十五岁。
艺术目标:对山水画本质的反思,将之回归到五世纪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所提出的“畅神”论点,这是中国历史上将山水画定义为一种与“道”相呼应之理想内在自然的理念源头。
《鹊华秋实》(1296年42岁作),构图似唐王维《辋川图》的空间布局,中段前景的树丛坡渚似五代董源《寒林重汀》《潇湘图》。
化古——用笔新:《鹊华秋实》多用中锋线条,与楷书运笔相通;《双松平远》回归李成的寒林平远山水,改之成横卷,线条出自行草书之笔意,尤见于卷首以草书飞白法诠释李成的“石如云动”。
黄公望——“松雪斋中小学生”曾受赵孟頫教诲。1340年左右所作《溪山雨意》继承了赵孟頫诠释董源的途径,但在物象上呈现更为丰富,多变质感活泼生气。《富春山居图》随性意趣,赋予山水“成形中”的造化进行感。《写山水诀》中明言“画亦有风水存焉”,论及山水中各母题间布置之“活法”与“生气”,有道教堪舆家(风水家)的意思。《富春山居图》中断的山脉水域草亭,三者构成全卷中最为充沛的“气”的凝聚场域。
倪瓒,取法董源,用笔圆弧,简单平和,《疏林图》;晚年《容膝斋图》对个人理想世界失落永不复得的焦虑与悲伤,用笔方折,对五代荆关典范的个人诠释。
王蒙,《青卞隐居》以出自赵氏家法的用笔重释荆关典范的垂悬峰顶母题及具有强大动势的山体结构。
A-Cat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3 洛神赋图——一个传统的形塑与发展
四世纪的顾恺之将2世纪诗人曹植的人仙爱情神话《洛神赋》表现于画作,真迹已无可觅。辅以王献...
-
2-1 冲突与交融——蒙元多族士人圈中的书画艺术
一、序论:两个事件——挖掘南宋诸帝攒宫,激发江南士人情绪;廉野云的万柳堂燕集,显示非汉...
-
2-2 元代文人画的正宗系统——由赵孟頫到王蒙的山水画发展
-
2-3 隐逸文士的内在世界——元末四大家的生平与艺术
黄公望 生于常熟的平民家庭,二十多年努力经营以牢狱收场,政治梦未遂。出狱后放弃功名利禄,...
-
3-2 沈周的应酬画及其观众
沈周(1427-1509)出身于苏州富有地主家庭,“隐士”一生。 早年师法杜琼(吴门画派先驱) 花...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