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P012//王家卫竭力将记忆转化为存在,并将他的记忆置于电影媒介的运动之中。
P016//从美学的角度说,王家卫的场面调度、美术设计、摄影、剪辑、及音乐等设立了一系列严谨的制作标准。同时,他还设立了另一个将文学和电影相融合的标准,即通过令人产生共鸣的话外独白,为每个人物提供一个内心的声音和视点,使其成为叙事的参与者——这令他成为一名罕有的在文学和视觉表达方面均自成一家的导演。
P187//“时间是永远不会疲惫的,长针追求短针于无望中。幸福犹如流浪者,徘徊于方程式‘等号’后边”按照刘以鬯的看法,让变化被人感知并且具有情感因素的是时间,而非任何人类活动的变化。
P195//人心变了,现实战胜了我们,我们遭到了背叛,但更糟糕的是,我们是通过想象得知这一切的,我们逃不脱现实中的变化。
P201//影片的要义在于人们对于变化(它会随着时间而产生效应)的情感反应,这是一种延迟反应,当变化达到明显的程度时,便会不期而至。延迟反映的母题贯穿整部影片,一如王家卫反复展示人物主键客服分离之苦或失去爱情的悲痛。这也是片中科幻段落的主题,即机器人通过延迟反应来推测人类的感情。
在周慕云身上,王家卫加入了新的变奏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化加剧了情感的负担。《2046》的前提便是:时间越向未来伸展,遭到延迟的情感就越多。王家卫并非暗示情感已经被完全抹去。
P211//感情是延迟的,所以更令人刻骨铭心,在此处的表现就是王菲的泪水。整部影片,所有的女主角都会在关键时刻洒下动人的泪水,以强化“延迟的情感”的观念,者称得上王家卫知道此片的最令人赞叹的成就。
P215//“爱情是有时间性的,太早或太迟认识,结果都是不行的。”
P217//太宰治《人间失格》“这个伤主键变得比自己的血肉还要亲切,或觉得那伤口的痛楚,是表露着伤口滋长的情绪,甚至是热情的低语。”
P237//全球在地化,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本土主义意味着抵制,她是被现代化所压制和边缘化的群体进行历史和政治斗争的结果。
P238//《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均阐明了1990年代的重要议题。首先是引发了不安全感、焦虑、身份危机,以及影响着个体和家庭的无所不在的心理创痛的议题;其次,还有诸如同性恋权利、性别平等、犯罪率等社会议题;再次,还要提及个性心理及更广泛的人性议题,如孤独、异化等。王家卫在1990年代的创作为香港留下了一份人类学的和文化的记录,必将得到珍视。
P240//对王家卫而言,文学解放了电影,或者我们可以说:如果说他的影片提供了一种平衡,那便是视觉形象与书写文字之间的平衡。
要理解他的影片,就要将电影作为、种语言和传播的理论,一种重复和差异的理论,一种运动、时间和空间的理论来理解。在这个意义上,王家卫的影片是流动的,有待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发现。在个人的层面上,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重看王家卫的影片,一方面会沉浸于观影的愉悦,另一方面又能更新文学所带来的快乐。
但是,王家卫对文学的热爱,特别体现在他的影片结构上(无论是非线性叙事还是对字幕卡的偏爱,抑或是对人物的高度关注),而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看电影的方式。
P242//在把握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平衡时,王家卫表现出温和的特质。这当然与下列问题相关:创新的摄影、与摄影机运动结合的音轨、强化观众感知的非常规的色彩运用、演员的技巧,以及导演手法的特质——与这一切相关的是王家卫的想象力,而非对日常主题(涉及爱情、不忠和友情)的常规处理。观看他的影片时,我们仿佛被卷入一个交织着梦境与现实的罗网。王家卫的影片是梦,因为它们赏心悦目,也因为其人物情感的纯粹占据了舞台的中心;但王家卫的影片也表达了一种现实,它们包含着现实人际关系中的痛苦和病态,因此是相当真实的。
王家卫电影梦幻般的特质,或许与其自身作为一位艺术家的特质密切相关,但这不是说梦幻是逃离现实的一种形式。王家卫身上有着宿命论的倾向:他的影片常常以死亡或绝望结尾。
P246//因此,尽管每位导演对情欲的阐释各不相同,但情欲被认为具有全球性的或普世性的吸引力。
P261//《一代宗师》中的“功夫虚无主义”强调了这样一个主题:如果不传向世界,功夫将走向消亡。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