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离宫之庭
源
读过 重森三玲:作庭·观庭心得
121-127
京都最大的河川在京都西部流经,有保津川(上游)、大堰川(中游)、桂川(下游)三个名字。这是诞生了平安时代都城(京都)的母亲河,正是有了这条河,京都才得以成形。不过,在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景之前,这条河实际上有着很多的文化要素,了解这些很有必要。
平安都开城之前,先建造了长冈都。桓武天皇在延历三年(784年)的六月,营造长冈宫,十一月迁都(《续日本纪》)。然而,由于长冈宫存在种种问题,十年后的延历十三年十月,又迁都至平安都。仅仅为了营造长冈都,就集合了诸国百姓三十一万四千人。再往前二百年,秦氏掌权了这块土地;所以到了之后不久的圣德太子时期,在今天的广隆寺被创建之前,秦氏将西山麓地主神之松尾神和梅宫奉为氏神。
就这样,作为移民的秦氏,在这片以桂川为中心的丰饶之地上,开始了大米的生产,酿酒业也随之兴盛——这便是松尾神、梅宫后来被视作酒神的原因。可以说,河川运输之便,奠定了秦氏的繁荣。而秦氏的强大经济,无疑对建立长冈都、平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点不容忽视。
进入平安时代,首先建起的,是位于嵯峨大泽的今天的大泽地庭园(嵯峨天皇的山庄),建于弘仁初年(810年)。之后,天长七年(830年)有了双冈山庄。天安元年(857年)藤原良相的西京百花亭之庭完成,贞观十五年(873年)源融的山庄栖霞观落成。到了天延三年(975年),兼明亲王营造了龟山的山庄,即今天天龙寺的前身。宽弘(1004年)年间流行在庭中栽种植物,许多人前往嵯峨之地采集植物(《小右记》)。宽仁元年(1017年)御堂关白道长)营造桂山庄,法性寺关白忠通营造桂别业,冈屋关白兼经营造下桂御殿。
由于以桂川为中心的土地物产丰饶、风光无限,因而京都的文化之花也开得格外热闹。只不过,今天这些文化之花的残影,也只剩下大觉寺、释迦堂、天龙寺、西芳寺、桂离宫、松尾大社、梅宫,数量仅仅是过去的几十分之一。而其中最后绽放的花,就是桂离宫。
桂离宫的营造始于初代桂宫(八条宫智仁亲王)。这位亲王,是正亲町天皇的第一皇子、诚仁亲王的第六皇子,也是后阳成天皇的弟宫。一度作为丰臣秀吉的养子,但之后由于淀君产下丰臣鹤松,关系便中止,继而建立八条宫。至于亲王为何在桂建造山庄,乃是因为秀吉分给亲王的丹波(译注3)的三千石土地,最终被换成了山城下桂村、川胜寺村周边的三千石土地。恐怕是秀吉心有愧疚,故而原本打算在此给亲王营造山庄。但在换地之后的第十一天,秀吉驾鹤西去,这一设想落空。于是此后长达二十年间,这里都没有建起山庄,直到元和四年(1618年)才营造出一部分。元和五年招待近卫信寻的茶屋,有推测可能就在今天的古书院至月波楼一带。
虽然这座桂离宫至今仍有诸多未解之谜,但作为从桃山时代元和初年一直营造至江户初期宽永初年的宫殿,它凭借杰出的建筑、精彩的庭园,已是堪称一流的作品。
其中最值得我们钦佩的,是建筑与庭园(包括茶室和露地)之间的高度和谐。若非对茶道有高深的领会,绝无可能营造出如此和谐的形态,从而展现本质的美。在配置道具上,还巧妙运用了曲尺之法,凸显了建筑与庭园之间的相关性。
进入御幸门,沿着细碎路石铺就的笔直的御幸道前行,便可直达中门。跨过中门,飞石和铺路石连成的“真飞石”小径大体呈南北走向且稍稍右斜,对着古书院玄关前的六足踏石。这块六足踏石的放置稍有偏移,中心未与小径正对,想来应是表达曲尺法中阴阳和合的“峰折”[最初源于日本雅乐。雅乐固然讲究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但二者不应完全合拍,否则反而是下品。千利休将此用于茶道道具的放置,可以理解为一种错合之美]之极意。事实上,只需看看这附近的设计和施工,就能明白此番工艺是出自当时的大茶人小堀远州之手。
不过,直到今天,桂离宫的作者都未有定论。尽管后来的《桂御别业记》中提到:
作庭之事,乃小堀远州(小堀政一、号宗甫)在伏见(地名)履职时的细心营造,其门生(出纳长仓、大藏山科、少辅出云、守两三辈)受远州之命辅作。其中妙莲寺的玉渊坊尤为出色。
但由于是后世所记,不足以引起今日学者的重视。毕竟从远州开始,山科大仓(长仓是误写)、山科政直等也是茶人,而远州弟子玉渊所营造的妙心寺杂华院之庭、圆通寺庭园、高槻普门寺庭园,在组石手法上与远州亦有相似之处。玉渊也好,出纳大仓也好,都是同为大茶人的金阁寺的凤林和尚在《隔蓂记》中曾经记载的人物。所以不管怎么想,至少宽永初年以二代智忠亲王为中心的桂离宫二期营造,与当时以远州为中心的这些人的协助不无关系。
除此之外,松琴亭茶室的三叠台目,次间的六叠和十一叠,其处理方式都颇有远州之风。室外用于客人坐下等候的贵人石和涼泓手水钵(析形手水钵)显然参考了台子曲尺之法,在那个时代,除了远州,很难想到其他哪位作者会如此营造。至于将池庭上的白川石大桥正对松琴亭的床之柱,以及己亭(四张长椅)的配置,这样的设计高度更是远州之外无人可及的。
从马场回望苏铁山周边,可一览全庭。只见小石铺就的天桥立洲滨线恰与中岛左岛的中心相对,也正对着松琴亭。如此这般气势宏大而富有雅趣的构想,令人深感佩服。桂离宫之设计,短文实难言尽,但确实处处体现了细致入微到令人惶恐的极致美。池庭布局与同样在元和年间完成的彦根玄宫园类似,是当时作庭之典型;书院建筑与书院庭园之外设茶亭、露地,形成一座综合性庭园,则是前所未见的新意。整体而言,作庭者对细节的重视超乎想象,却又没有过分雕琢,如此恰到好处的把握更加令人惊叹。此外,尽管作庭经费充裕,但庭园表现出了极其之素野,同样让人意外。(一九七一年,七十五岁)
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龙安寺之庭
140-141 庭的永恒性 此刻的我,正坐在龙安寺方丈的缘侧,面对着石庭。太阳已然西斜,即将落入...
-
修学院离宫之庭
128-132 从桃山末期的元和年间,到江户初期的宽永至明历前后,京都诞生了两座伟大的庭园,一...
-
桂离宫之庭
-
孤篷庵之庭
115-120 京都的紫野大德寺是禅宗的本山,但它作为茶之本山的头衔更为人熟知。这也无可厚非,...
-
林泉朝颜谱(千利休的独放之花)
108-110 利休居士以一朵牵牛花举办茶会招待秀吉的故事十分有名;但换了别人,仅插一花就举办...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