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游牧部族与中原北疆历史 魏晋隋唐的中原王朝与炎黄子孙
在《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一书里,我曾说明在华夏认同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祖源历史记忆——黄帝为打败其主要对手炎帝的英雄祖先——成为凝聚华夏认同最重要的同源记忆。因此,由汉代到魏晋南北朝,绝大多数的华夏家族都自称是黄帝之后,只有少数门阀家族——如博陵崔氏——自称为炎帝之后。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匈奴统治者的始祖(淳维)是黄帝之后;这显示,司马迁认为北方草原的尊贵家族也应是黄帝之裔。根据唐代达奚安俨的墓铭记载,这个以“达奚”为姓的鲜卑家族自称其祖源为黄帝子裔昌意、始均。成于魏晋的《后汉书》提及西羌是姜姓之族,三苗的后裔。在汉、魏晋之历史文献中,“炎帝姜姓”是相当普遍的历史记忆,因此进入关中的羌人大姓家族应很容易借此自称为炎帝后裔。然而,他们仍然自称为黄帝后裔;此更说明汉晋时“炎帝”并非普遍受人们攀附的华夏英雄祖先。
隋唐时自称炎帝神农氏后裔的贵冑家族逐渐多起来。修于唐代的《周书》记载鲜卑宇文氏之祖先由来,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遯居朔野”。根据此记载,北周王室可能自称为炎帝后裔。至少,根据写于唐代天宝年间的宇文琬墓志来看,这个代郡武川的宇文家族自称是炎帝之裔。唐代出身北方草原之士族自称炎帝后裔的虽然不多,大多数家族仍自称是黄帝子孙,无论如何,在华夏的祖源记忆中将炎帝与黄帝并列逐渐普遍。《新唐书》记载,唐代武后曾问臣下道,各世族说起本家族由来都说是炎帝、黄帝的后裔,难道上古没有一般老百姓(指炎、黄之外的各姓族)吗?这是如今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的渊源。元代蒙古史家脱脱主持编修的《辽史》中,作史者认为辽之王室为炎帝后裔,又称天下统治家族皆为炎、黄之后,以此合理化契丹之辽入主中原之事,同时也隐喻着当时元朝蒙古统治政权之正当性。攀附炎帝为本族群祖源,中古时期许多北族以此别于自称黄帝之后的华夏家族;华夏逐渐普遍接受“炎黄子孙”记忆,也表示此时华夏认同中已容纳许多来自华夏域外的族群。
沙漠的邻居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 自然环境
在中国农业精华地区,不到一亩地便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在较贫瘠的山地,如川西羌族地区,约...
-
第一章 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 游牧与其移动模式
俄罗斯学者谢维扬·魏因施泰因曾提及,欧亚草原的“突厥-蒙古族系”牧民约有四种游牧模式。一...
-
第六章 游牧部族与中原北疆历史 魏晋隋唐的中原王朝与炎黄子孙
-
结语 边界
人类社会中又常有王室、贵族、武士、平民、奴隶,或征服者与被征服者,老本地人与外来者,等...
-
结语 抉择
华夏的族群边界发生变迁——结合黄帝与炎帝的“炎黄子孙”概念在魏晋到隋唐间逐渐萌芽。但它...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