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时代的敌人?
难道说,解放竟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难道说,如前人已陈述,解放不等于自由,因为得到了某一种自由之后势必要出现另一种不自由,需要更进一层的解放?于是我想起哲学家德沃金所提出的“背景理据”(background justification)。争取什么权利要看当时当地的“背景”作为“理据”。譬如近代西方社会的组织及法律原则多根据效益主义(utilitarianism)而形成,那么在这个社会中所谓争取权利就是争取反对效益主义的权利。换一个时间空间,争取什么权利要看当时当地的“背景理据”是什么。 八〇年代的“背景理据”是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我们追求的权利是反对一党专政,以民意取代独裁。九〇年代的“背景理据”就不同了,它变成肤浅民意的无所不在。九〇年代必须争取的权利也就变成如何洞察民意的虚实真伪、如何保护少数的不受侵害和腐蚀、如何保障真正意义的自由了。 比较起来,八〇年代的“奋斗”虽然冒着坐牢的危险,人们的心情是自信而轻松的。极权体制是那么大一个目标,打垮它只需要些英雄气概。九〇年代看起来平庸而安静,可人心惶惶不安,首先就闹不清敌人究竟是谁。在八〇年代,贪污腐败、火烧水灾死人,都可以怪国民党;在九〇年代,官商勾结、黑道横行、火烧水灾照样死人,却不知要怪谁?政府由小市民自己投票组成;如果还有什么要被打倒,那最该被打倒的,竟是小市民自己的种种弱点。当政治责任由独裁政体转到了个人肩上时,个人顿时发现了自己体质的虚弱。 引自 八〇年代这样走过
69人阅读
熊猫の大叔🌈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民意的平庸
在民意当权的时候,竟也有人这么说: 独立的个人迷失在群体中。在政治上民意掌控这个世界。唯...
-
穆勒的警告
个人要从民意的强大束缚中解放出来,要向民意的平庸统治争取不同流俗的权利。极权瓦解之后,...
-
民主时代的敌人?
-
在权威垮台之后...
二十年前写“野火时,我知不知道“我们在失去么”?我知不知道,我所追求的自由,会邀来另一...
-
民主与公民素质
发现个人体质虚弱的,当然不只是解严后的台湾人。经过纳粹统治和德共政权的德国人一次又一次...
> 查看全部4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