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罗素的爱徒
但维特根斯坦不能这样做。他在战争中经受的艰难对他来说不是某种避之不及的东西,而恰是给予他的生命以意义的东西。若躲进家庭的富足和自己的教育提供的舒适和安全里避开风暴,将牺牲掉他与苦难作斗争时的一切收获。那将是为了生活在平原上而放弃攀登山峰。 # 苦难即智慧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引自 第八章 印不出的真理 对(这个时候的)他来说,基督教是“通往快乐的唯一可靠的途径”——不是因为它应允了一种死后的生活,而是因为,在基督的言谈和形象里,给出了可供效仿的、使苦难可承受的一个范例、一种态度。 引自 第六章 火线之后 我说那儿黑,他说他恨日光。我说那儿孤独,他说跟聪明人说话是滥用他的心智。我说他疯了,他说上帝留他不必做精神健全的人。(上帝一定会的。) 引自 第五章 挪威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物的总和。” 引自 第三章 罗素的爱徒
4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