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我们必须承认,儒学的现代课题主要是如何建立一种客观认知的精神,因为非如此便无法抵得住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学以道德为“第一义”,认知精神始终被压抑得不能自由畅发。更不幸的是现代所谓道德已与政治力量合流,如果知识继续以“第二义”以下的身份维持其存在,则学术将永远成为政治的婢女,而决无独立的价值可言。我们常常听到的所谓“政治挂帅”、“先红后专”之类口号并不全是新货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不过是“士先器识”“先立其大”的现代变形而已。当然,变形也必然涵蕴着一定程度的歪曲。儒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极端的德性论和功利论往往会走上一个共同的方向,即反智识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 )。因此陆、王的末流和清代的顾、李学派都把知识看作毒药。反智识主义又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反书本知识,反理论知识,或谓其无用,或谓其适成求“道”的障碍:另一个方面则是由于轻视或敌视知识遂进而反知识分子,所调“书生无用”、“书生不晓事”等等话头即由此而起。陆象山虽有反知识领向,但尚不反知识分子,颜习斋则反知而兼反知识分子。不用说这两个方面的反智识主义今天都正在以崭新的现代面貌支配着中国的知识界。 引自第7页
41人阅读
马料水水帖人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7页
-
章实斋与戴东原的初晤,第16页
总结地说,实斋丙戌和东原的第一次见面,对实斋而言,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考证方面的...
-
P48:章学诚与众流的分别与协同
综观实斋文史理论之成长过程,最初得力于方志编修(《和州志》),稍后则资于《史籍考》撰纂...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