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学问的格斗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下午五点左右,睡魔迅猛袭来。头天因为读文献没睡饱,一早就不停上课,到了这个时候,注意力和体力已经消耗殆尽。我猛灌咖啡,还去生协[插图]的商店买了添加大量咖啡因的“不瞌睡牌”罐装咖啡,然后走向教室。到了晚上八点,所有人都累得脸色发黑。到了这个时候,我反而异常清醒,感觉自己能一直亢奋到早晨。据说有种现象叫跑步者高潮,我这应该叫学习者高潮。傍晚,学生们都没有了午休时的状态,一个个默不作声地去上下一节课。 引自 名为学问的格斗 / 132 我想起上野教授第一天就对我说:“这里可是培养学术专家的地方。”这么说来,大学这个地方就是在教练指导下的自我修炼之地,而学会则是试镜啊。得到学会认可的有能之士会逐渐为人所知。因此唯有在无数次报告中力压群雄,爬到最高处的人,才能称之为当之无愧的“社会学者”。这个过程既没有奖金也没有奖品,有的只是认可和赞同。我忍不住想,上野千鹤子也是这样从学会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吗?三成打击率还不够,如果不争当四号本垒打王[插图],甚至三冠王,就无法达到现在的地位。我突然莫名感动。上野本人也在《“我”的元社会学》中这样阐述:研究者不管自愿与否,都被动参与到了“话语权斗争”中。你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地位如何?这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说学会是学问的格斗场,当然也会有力竭倒下的人。这回我总算有点明白“参加学会”意味着什么了。谁也不知道自己选择的研究主题是否具有足够的深度、广度、强度和新鲜度,要在上面花费多少人生和能量。也许那个主题不堪一击,一上场就败下阵来。这么说来,对学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研究主题很可能决定了整个人生。 引自 名为学问的格斗 / 132 既然处在学术的最前沿,一切研究都是在黑暗中摸索。要在摸索中抓住点什么,只能凭借“直觉”。其虚无缥缈之态令人目瞪口呆。做什么都是自由,做什么都没有保证,而且其中包含着放弃一切。那么,这“虚无缥缈”的东西究竟靠什么吸引学者?仅凭“问题意识”就要赌上整个人生吗?上野如是说:社会学充斥着需要解答的问题……而且有多少问题,就存在多少答案。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许多需要解答的疑问,最好不要当研究者。(同上)这些学生都选择了寻找答案的虚无缥缈的人生。我不禁敬服。说到虚无缥缈的努力,其实艺人也一样。艺人也活在没有任何保证的世界中。譬如工作中经常被邀请参加聚餐,我们虽然会盛装打扮前往,但包包里都装着运动服。滴酒不沾。享用完高热量的美食,还有痛苦的慢跑等在其后。这时已经过了深夜十二点。慢跑一个小时,接着进桑拿房,然后学习到天亮。这就是我们艺人的生活。只要每天注意管理身材,就不用花大价钱买塑身衣。 引自 名为学问的格斗 / 132 哪怕只有细微的可能性也要拼命坚持,哪怕得不到任何保证。排遣每天的不安、迷惘、愤懑需要非常强大的精神,或是异常乐观的天性。三十多岁的女艺人突然跟青年实业家闪婚的现象就因此而来。每次看见报道,我都有点感伤。“她一定是累了吧。”演艺界的成功能带来巨大财富,那学者的成功究竟能带来什么?得出问题的解答,心情爽利——仅此而已?为了这个,要如此拼命努力吗?虽然虚无缥缈的努力跟艺人很像,但二者的最终收获截然不同。正因如此,我才无比敬佩做学问的人,无比敬佩那些有那么多问题需要解答的人。 引自 名为学问的格斗 / 132
86人阅读
闻夕felici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温和女教授的“劳动家畜论” / 103
我发现,自己来到这里搞多线程任务后,掌握了意外的技能。 在家,我可以一边听广播里的棒球比...
-
性别平衡
性别平衡没有固定的规则,会单独表现在外表与内在的各个方面。单就外表而言,其分类包括发型...
-
名为学问的格斗
-
个人低谷的启示
上野这样阐述社会科学:人可以经过训练增加“信息”量。一种方法是通过怀疑与自我批判减少自...
-
如果非要批判东大……
东大是学问的宝库。可是,这里究竟有多少学问“被使用”了?会不会存在从来不被使用,却在不...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