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1
菩薩蠻[1] 平林漠漠煙如織[2],寒山一帶傷心碧[3]。暝色入高樓[4],有人樓上愁[5]。玉階空佇立[6],宿鳥歸飛急[7]。何處是歸程[8]?長亭連短亭[9]。 [1]這首詞可能不是李白所作,但是它代表早期的詞。
[2]這句是寫黃昏的景象。平林,遠遠的一排一排的樹林。漠漠,布列得很密的樣子。煙如織,煙霧稠密得像布帛等織品。
[3]織,碧,押韻(職陌通韻)。
[4]暝,通冥。暝色,等於說暮色。
[5]樓,愁,押韻(尤韻)。
[6]玉階,白石砌成的階梯。佇(zhù)立,久立。
[7]宿鳥,歸巢的鳥。立,急,押韻(緝韻)。
[8]歸程,等於說歸路。
[9]這是說長亭短亭接連不斷,即回家的路很遙遠。古代十裏一長亭,五裏一短亭。庾信《哀江南賦》:"十裏五裏,長亭短亭。"程,亭,押韻(庚青通韻)。
憶秦娥[1] 簫聲咽[2],秦娥夢斷秦樓月[3]。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4]。樂遊原上清秋節[5],咸陽古道音塵絕[6]。音塵絕,西風殘照[7],漢家陵闕[8]。 [1]這首詞也可能不是李白所作。
[2]咽,嗚咽,形容簫聲悲涼。
[3]秦娥在秦樓的月色中醒來。這是形容秦娥的孤寂。秦娥,即弄玉。參看庾信《春賦》"弄玉"注,見本冊1287頁注〔1〕。這裏泛指秦地女子。
[4]霸陵,地名,因漢文帝的陵墓而得名,在今陝西長安縣東。附近有霸橋(今作灞橋),古人常在這裏折柳送別。
[5]樂遊原,參看杜牧《將赴吳興樂登遊原一絕》注,見本冊1465頁注〔1〕。清秋節,指九月九日。唐人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登樂遊原。
[6]塵,等於說蹤跡。音塵絕,是說聲音聽不著,蹤跡也看不著了。
[7]殘照,殘餘的日光,這裏指夕陽。
[8]咽,月,月,別,節,絕,絕,闕,押韻(屑月通韻)。
漁歌子[1] 西塞山前白鷺飛[2],桃花流水鱖魚肥[3]。青箬笠[4],綠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5] [1]五首選一。
[2]西塞山,在今浙江吳與縣城西。
[3]鱖(guì)魚,魚的一種,也作"桂魚。"
[4]箬(ruò),竹之一種。箬笠,箬竹葉製成的帽子,用來遮雨和陽光。
[5]飛,肥,衣,歸,押韻(微韻)
古诗文网: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調笑令[1] 團扇[2],團扇,美人病來遮面[3]。玉顏憔悴三年,誰複商量管弦[4]?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5]。 [1]這首詞反映了宮中女子的苦悶。
[2]團扇,圓形的扇子,又稱宮扇。據說漢成帝寵倖趙飛燕姐妹後,原來受到寵倖的班婕妤失寵,自己要求到長信宮侍奉太后。她作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齊紈素,鮮絜(潔)如霜雪。裁成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後來人們常用團扇的故事代表失寵。
[3]扇,扇,面,押韻(霰韻)。
[4]年,弦,押韻(先韻)。
[5]昭陽路,通往昭陽宮的路,這裏代表得寵者的住所。這句是說失寵的女子無人再來眷顧,所以昭陽路上長滿青草,看不見路了。管,管,斷,押韻(旱韻)。
古诗文网:
调笑令:词牌名,此调亦即《宫中调笑》(又称《转应曲》。黄升云:“王仲初(王建字仲初)以宫词百首著名,《三台令》、《转应曲》,其余技也。”此词即属“宫词”之余。词调本以“转应”为特点,凡三换韵,仄平仄间换;而此词内容上亦多转折照应,大体一韵为一层次。
王建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可见本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妇女的哀怨。
菩薩蠻[1] 小山重疊金明滅[2],鬢雲欲度香腮雪[3]。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4]。 照花前後鏡[5],花面交相映[6]。新帖繡羅襦[7],雙雙金鷓鴣[8]。 [1]這首詞寫一個晚起的女子梳洗打扮時的嬌懶神態。
[2]小山,指屏山,即屏風。金明滅,指日光在屏風的彩畫上閃爍不定,忽明忽暗,表示已經天亮。
[3]鬢雲,即髮鬢。說"雲"是形容女子髮鬢輕盈,像浮雲一樣。香腮雪,就是腮。說"雪"是形容皮膚很白。這是說睡過一夜,髮鬢鬆散,幾乎滑到腮上了。滅,雪,押韻(屑韻)。
[4]眉,遲,押韻(支韻)。
[5]花,指頭上戴的花。這句是說女子梳妝時用兩面鏡子來對照頭上所戴的花。
[6]鏡,映,押韻(敬韻)。
[7]帖,指繡貼,即繡貼鷓鴣圖案。一本作"著"。
[8]鷓鴣(zhègū),鳥名。金鷓鴣,指羅襦上用金線繡的鷓鴣。襦,鴣,押韻(虞韻)。
古诗文网: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名。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小山: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一说小山是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此词约作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年)后期,具体时间不详。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据此可知《菩萨蛮》诸词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公元850年(大中四年)十月至公元859年(十三年)十月之间,《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编为大中六年(852)前后,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更漏子[1]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2]。驚塞雁,起城烏[3],畫屏金鷓鴣[4]。 香霧薄,透簾幙[5],惆悵謝家池閣[6]。紅燭背[7],繡簾垂,夢長君不知[8]。 1]這首詞是寫一個封建貴族婦女在極靜的夜裏懷念他的愛人。
[2]漏聲,漏壺滴水的聲音。迢遞(tiáodì),遠的樣子。細,遞,押韻(霽韻)。
[3]大意是:輕微的漏聲驚起了塞外飛來的大雁和棲宿在城上的烏鴉。這是極言周圍寂靜。
[4]畫屏,上面有畫的屏風,這裏指枕邊的小屏。這句是說:只有畫屏上金色的鷓鴣沒有受到漏聲的驚擾,一動不動。這也是襯托周圍的寂靜。烏,鴣,押韻(虞韻)。
[5]幙,通幕,指帳子。
[6]謝家,西晉謝安的家族,謝家在西晉時是豪門貴族。謝家池閣,指豪華的池閣。薄,幙,閣,押韻(藥韻)。
[7]紅燭背著我,實際是人背對著紅燭,面向裏睡。
[8]垂,知,押韻(支韻)。
搗練子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1]。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2]。 [1]砧(zhēn),洗衣服用的擣衣石。寒砧,指寒夜中擣衣的聲音。
[2]櫳,有橫直格子的窗子。這是說砧聲、風聲傳來,月光照著,使不眠的人更無法入睡了。空,風,櫳,押韻(東韻)。
古诗文网: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捣练子令·深院静》属于李煜后期的作品,写出了词人因寒夜捣衣之声而引起的各种离怀愁绪。
浪淘沙[1] 簾外雨潺潺[2],春意闌珊[3],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4]。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5],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6]! [1]這是他亡國後所作,表達了他思念故國的悲苦心情。實際上是懷戀他過去的宮廷生活。
[2]潺潺(chánchán),水流的聲音,這裏形容雨聲。
[3]闌珊,疊韻連綿字,衰落的樣子。一本作"將闌"。
[4]等於說貪一晌(shǎng)歡。一晌,一會兒,片刻。
[5]莫,一本作"暮"。江山,指故國的河山。
[6]春,暗喻過去的美好的生活。一本作"歸"。這是說,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相比,有著天上和人間的差別。潺,珊,寒,歡,闌,山,難,間,押韻(刪寒通韻)。
古诗文网: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雨霖鈴[1]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2],方留戀處[3],蘭舟催發[4]。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5]。念去去、千裏煙波[6],暮靄沈沈楚天闊[7]。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8]。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9],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10]? [1]這首詞寫離情。上闋寫分別時的難捨難分,下闋寫想像中的分別後的情景。
[2]都門,京都城門。帳飲,參看江淹《別賦》"帳飲"注,見本冊1279頁注〔4〕。緒,情緒。無緒,等於說心情不好。
[3]一本無"方"字。
[4]蘭舟,木蘭木做成的船,這是對船的美稱。
[5]凝噎,指嗓子被氣憋住了,哭不出來。一本作"凝咽"。
[6]去去,等於說往前走了又走。
[7]靄(ǎi),雲氣。楚天,泛指南方天空。
[8]節,季節,時節。與李白《憶秦娥》中的清秋節不同。
[9]這是說,這一走,一年年下去了。
[10]更,一本作"待"。切,歇,發,噎,闊,別,節,月,設,說,押韻(屑月曷通韻)。
古诗文网:
柳永因作词忤真宗,屡试不第,所以心中失意忧愤,常流连秦楼楚馆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八聲甘州[1]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2],一番洗清秋[3]。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4],苒苒物華休[5]。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6]。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7]。爭知我[8]、倚闌幹處,正恁凝愁[9] [1]這首詞寫旅客懷念家鄉的淒苦心情。
[2]瀟瀟,雨勢急驟的樣子。
[3]即把清爽的秋天洗了一番。
[4]是處,等於說到處。紅,指花。翠,指葉。一本作"綠"。李商隱《贈荷花》:"此荷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煞人。"
[5]苒苒(rǎnrǎn),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6]思(sì),名詞,心思。
[7]天際,指眼力所能達到的極遠之處。這句是說,想像愛人從妝樓遠望天際,辨認我的歸舟,而認錯了多少回。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
[8]爭,怎麼。
[9]恁(nèn),如此。秋,樓,休,流,收,留,舟,愁,押韻(尤韻)。
古诗文网: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玉蝴蝶[1]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2],堪動宋玉悲涼[3]。水風輕、蘋花漸老[4],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5],幾孤風月[6],屢變星霜[7]。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8]?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9]。黯相望[10],斷鴻聲裏[11],立盡斜陽[12]。 [1]這首詞是懷念飄泊在外的故人。
[2]蕭疏,雙聲連綿字,蕭條淒涼的樣子。
[3]參看本冊1451頁注〔1〕。
[4]蘋,一種生在淺水中的草本植物。
[5]文期,古代文人們在一起為文作詩的一種聚會。
[6]孤,通辜。幾孤風月,多少次辜負了風月,也就是空放過了多少良辰美景。
[7]變星霜,星在天上運行,霜在每年開始寒冷時出現,所以用"變星霜"表示年歲改易。以上幾句是說,雖然已經經過了很多歲月,但仍未能忘懷當年和朋友們在一起的聚會。
[8]瀟湘,本指今湖南省境內的瀟湘二水,後來用以指所思之處,這裏指故人所在的地方。
[9]航,船。
[10]黯,黯然。
[11]斷鴻,失群的鴻雁,即孤雁。
[12]光,涼,黃,傷,茫,忘,霜,湘,航,望,陽,押韻(陽韻)。
古诗文网:
这首《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词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
滿江紅[1]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2]。臨島嶼、蓼煙疏淡[3],葦風蕭索。幾許漁人橫短艇[4],盡將燈火歸村郭[5]。遣行客、到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6],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遶嚴陵灘畔[7],鷺飛魚躍。遊宦區區成底事[8]?平生況有林泉約[9]。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10]。 [1]這首詞反映了作者對遊宦的厭倦心情。
[2]征帆,遠行之船的帆,夜落,晚上帆落下來,也就是停泊。
[3]蓼(liǎo),水蓼,一種生長在水邊上的水草。
[4]橫短艇,指使短艇傍岸。
[5]將,持,拿著。
[6]桐江,在今浙江省境。
[7]遶,同繞。嚴陵灘,水灘名,又名嚴陵瀨,東漢嚴光(字子陵)隱居釣魚處,在今浙江桐廬縣桐江邊上。
[8]區區,言其微小、不足道。底,甚麼。
[9]林泉約,和林泉相約,就是隱居之願。
[10]回去吧,吟一首王粲的《從軍行》。歸去來,陶潛《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仲宣,王粲字。王粲作有《從軍行》,其中反映了軍士苦於行旅懷念親人的情感。落,索,郭,泊,漠,削,躍,約,樂,押韻(藥韻)。
古诗文网:
游宦: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
词上片言“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点明为六七月之景。词下片写“严陵滩”景色,说明此词作于柳永赴睦州任官途经严陵滩之时,或者在睦州任上,时间应为景佑元年至二年(1034-1035)之间。
江城子 密州出獵[1]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2]。錦帽貂裘、千騎卷平罔[3]。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4]。 酒酣胸膽尚開張[5],鬢微霜[6],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7]?會挽雕弓如滿月[8],西北望,射天狼[9]。 [1]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八年(西元1075)冬。當時國家正受到外族(主要是遼國和西夏)的威脅。作者在詞中表現出親上前線保衛邊疆的決心。密州,今山東諸城縣。這時蘇軾知密州。
[2]黃,指黃狗。《史記·李斯列傳》載李斯臨刑時,對他的兒子說:"吾欲與若複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擎,舉著,在這裏指胳膊上架著。蒼,指蒼鷹。黃狗、蒼鷹都是打獵用的。
[3]千騎,言從騎之多。卷,通捲。這是形容馬多塵大,似乎把山罔捲起來了。
[4]孫郎,指孫權。《三國志·孫權傳》:"〔建安〕二十三年,權將入吳(吳郡),親乘馬射虎於庱亭(庱音líng。庱亭,地名)。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從"為報"到"孫郎",大意是:為了報答大家傾城出動隨著我去出獵,我親自射虎,請他們看看孫郎當年射虎的英姿。
[5]胸膽尚開張,等於說胸襟還放得開,也就是還有豪興。
[6]鬢角略微白了一些,指已近老年。
[7]什麼時候派遣馮唐持節到雲中去呢?也就是說什麼時候派我到邊地去呢?雲中,漢郡名,在今內蒙古托克托一帶。唐置雲州,宋改為雲中府,府治在今山西大同市。馮唐,參看《滕王閣序》"馮唐"注,見第三冊1175頁注〔14〕。據《史記·馮唐列傳》載,漢文帝時,雲中郡守魏尚愛惜士卒,優待軍吏賓客,使匈奴不敢靠近邊塞。後因在報功狀上報多了六顆首級而被判刑。當時馮唐任郎中署長,他對文帝列舉魏尚的功勞,指出文帝賞罰不當,不善用將。文帝聽了很高興,"是日遣馮唐持節赦魏尚,複以為雲中守,而拜馮唐為車騎都尉。"作者這裏以馮唐自比。
[8]會,將要。
[9]天狼,星名,主戰爭。這裏喻西北方的敵人,即西夏。《楚辭·九歌·東君》:"舉長矢兮射天狼。"狂,黃,蒼,罔,虎,郎,張,霜,妨,唐,狼,押韻(陽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可见作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颇具文学底蕴。
蝶戀花 密州上元[1] 燈火錢塘三五夜[2]。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3],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4]。擊鼓吹簫[5],卻入農桑社[6]。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7]。 [1]這首詞為作者知密州時所作。上闋回憶當年在錢塘過元宵節的情景,下闋寫在密州過節時的寂寞。上元,即元宵節。
[2]錢塘,即今杭州市。三五,正月十五。
[3]麝,麝香,一種香料。
[4]山城,指密州。
[5]擊鼓吹簫,指社祭(祭土神)時的音樂。
[6]農桑社,等於說農家。
[7]這是說天陰得很厲害,就要下雪了。夜,畫,麝,馬,也,社,下,野,押韻(禡卦馬通韻,上去通押)。
古诗文网:
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词人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故而写下此词。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1],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 兼懷子由[2]。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3]。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4],惟恐瓊樓玉宇[5],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6],照無眠[7]。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9]。 [1]這首詞作於密州。詞中反映了作者的出世與熱愛人間生活這兩種思想的矛盾,但全詞的基調是樂觀的。丙辰,神宗熙寧九年,當西元1076年。
[2]子由,作者的弟弟蘇轍的字。這時蘇轍在濟南,二人已七年沒有見面。
[3]把,拿著。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此句即化李白詩句而成。
[4]這句是用《列子·黃帝篇》的典故。據列子自己說,他從老商氏學道,最後做到忘物忘我,"心凝神釋,骨肉都融,不知形之所倚,足之所履,猶木葉幹殼。意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蘇軾用這個典故,暗含有忘掉一切的意思。
[5]瓊樓玉宇,指上文的"天上宮闕"。《大業拾遺記》:"瞿乾祐於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
[6]月光轉移,照到朱閣上;月光漸低,照到綺戶上。綺戶,刻有紋飾的門窗。參看本冊1463頁注〔1〕。
[7]無眠,指不能入睡的人。
[8]這是說,月亮對人們應該沒有什麼怨恨,但是為什麼老是趁人們不能團聚的時候圓呢?
[9]嬋(chán)娟,美好的樣子,這裏指明月。語本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裏兮明月。"天,年,寒,間,眠,圓,全,娟,押韻(先寒刪通韻)。
古诗文网: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超宜兴致,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应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当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1]。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2],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3],橫空隱隱層霄[4]。障泥未解玉驄驕[5],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6],莫教踏碎瓊瑤[7]。解鞍敧枕綠楊橋[8],杜宇一聲春曉[9]。 [1]宋神宗元豐八年(西元1082)作。當時作者謫居黃州(今湖北黃罔縣)。蘄(qí)水,宋縣名,在黃州附近,即今湖北浠水縣。
[2]攢擁,簇聚擁集。
[3]大意是:彌彌的淺浪泛出的水光照在曠野上。這是說月光照在溪水上,反射出光亮。彌彌,水盛的樣子。
[4]大意是:隱隱的層雲橫在天空裏。
[5]障泥,即馬薦,用錦或布做成,用來墊馬鞍,兩旁下垂以擋泥土。玉驄,青白相雜的馬,這裏泛指馬。這句是說馬停蹄不肯往前走。《世說新語·術解》:"王武子(名濟,晉人)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連錢障泥(連錢,同連乾,一種馬飾)。前有水,終日不肯渡。王雲:'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徑渡。"
[6]可惜,可愛。
[7]瓊瑤,都是美玉名,這裏指美好的月色。
[8]敧(qī),斜。敧枕(zhèn),斜枕著。
[9]杜宇,鳥名,即杜鵑,一名子規。參看本冊1422頁注〔17〕。霄,驕,草,瑤,橋,曉,押韻。霄,驕,瑤,橋,照例押平聲韻(蕭韻),草,曉,照例押仄聲韻(皓筱通韻)。
古诗文网:
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他住在黄州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沉重的政治打击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明显的变化。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此词是其中之一。
念奴嬌 赤壁懷古[1] 大江東去[2],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3]。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4]。亂石穿空,驚濤拍岸[5],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6],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7]、檣櫓灰飛煙滅[8]。故國神遊[9],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10]。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11]。 [1]此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壬戌七月,與《前赤壁賦》同時。詞中借遙想古代英雄表現了自己渴望為國家建立一番事業的志向。詞末尾表現出失意後產生的無可奈何的感歎,比較消極。赤壁,參看本冊1312頁注〔1〕。
[2]大江,長江。
[3]風流人物,傑出的英雄人物。
[4]因為作者所遊的赤壁,並不是周瑜破曹軍的地方,所以說"人道是"。周郎,即周瑜,參看本冊1314頁注〔7〕。赤壁系因周瑜火燒曹軍而得名,所以稱"周郎赤壁"。
[5]一本"穿空"作"崩雲","拍岸"作"裂岸"。
[6]小喬,周瑜的妻子,很美,與他的姐姐並稱大喬小喬。
[7]綸(guān)巾,一種青絲帛的頭巾。"羽扇綸巾"是儒將的裝束。這裏形容周瑜從容閒雅的風度。
[8]檣,船桅杆。檣櫓,這裏指曹軍的戰船。或作"強虜"、"狂虜"。
[9]這是說上面的想像把自己帶到古代去了。
[10]華髮,花白頭髮。這是說應該笑我因多情懷古而過早地生出了白頭發。
[11]"人生"一本作"人間"。酹,參看《荔支歎》注,見本冊1438頁注〔8〕。物,壁,雪,傑,發,滅,發,月,押韻(物錫屑月通韻)。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1] 缺月掛疏桐[2],漏斷人初靜[3]。誰見幽人獨往來[4]?縹緲孤鴻影[5]。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6]。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7]。 [1]在這首詞裏作者以孤鴻自比,表現了不願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反映了謫居時的孤獨與寂寞。定慧院,又稱定惠院,在黃州東南。
[2]疏桐,枝葉稀疏的梧桐。
[3]漏斷,指漏壺裏的水滴完了,即已到深夜。
[4]幽人,指下句的"孤鴻"。
[5]縹緲,高遠的樣子。
[6]省,等於說瞭解、明白。
[7]這是說,孤鴻不肯棲於寒枝,寧願棲於寂寞寒冷的沙洲。鴻雁本來只宿葦塘草澤,不棲樹枝。這裏說"不肯棲",含有不肯苟合取容的意思。靜,影,省,冷,押韻(梗韻)。
古诗文网: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市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1]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2]。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3]。縈損柔腸[4],困酣嬌眼,欲開還閉[5]。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6]。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7]?一池萍碎[8]。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9]。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10]。 [1]這是一首閨怨詞,以擬人的手法寫楊花。次韻,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韻腳作詩作詞。章質夫,名楶(jié),曾與蘇軾同時在京中作官。楊花,柳絮。章質夫作《水龍吟》詠楊花,蘇軾依他的韻腳和了這一首。
[2]從教(jiāo),任憑。從教墜,任憑它落下來。
[3]細想想,都是看來無情,而實際上懷有深意。思(sì),意。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4]縈(yíng),回。
[5]這是把柳葉比作女子的嬌眼,因困倦而欲開還閉。困酣,等於說困極了。
[6]以上三句是想像之辭,是說楊柳剛剛從尋找情郎的夢中醒來(因此有"困酣嬌眼"的神態)。唐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這裏活用了這首詩的意思。
[7]遺蹤,指楊花留下的蹤跡。
[8]原注:"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按:這是古人的不科學的看法。萍碎,這是說浮在水面上的萍本來是一大片,清晨一陣雨過去,被打成碎塊了。
[9]春色分成三份,三分之二墮於塵土,三分之一落於流水(其實是楊花墮於塵土,落於流水)。這是說春天隨著楊花的消逝而消逝了。
[10]墜,思,閉,起,綴,碎,水,淚,押韻(置霽紙隊通韻,上去通押)。
古诗文网: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
齊天樂 秋思[1] 綠蕪凋盡臺城路[2],殊鄉又逢秋晚[3]。暮雨生寒,鳴蛩勸織[4],深閣時聞裁翦。雲窗靜掩[5]。歎重拂羅裀[6],頓疏花簟[7]。尚有綀囊,露螢清夜照書卷[8]。 荊江留滯最久[9],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渭水西風,長安亂葉[10],空憶詩情宛轉。憑高眺遠。正玉液新篘[11],蟹螯初薦[12]。醉倒山翁[13],但愁斜照斂[14]。 [1]這首詞可能是作者漂泊荊江時作的,表達了與故人久別的離愁。
[2]臺城路上的綠草凋盡了。這表明已是深秋。臺城,東晉和南朝宋時稱宮禁為臺城。這裏指晉、宋時的宮殿,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邊。
[3]殊鄉,異鄉。
[4]鳴蛩(qióng),蟋蟀。蟋蟀古代一名"促織",就是催促人們紡織的意思,所以這裏說"勸織"。
[5]雲窗,雕有雲狀花飾的窗。
[6]裀,褥子。重拂羅裀,這是說又鋪上了羅制的裀褥。
[7]這是說取下了涼席。頓疏,頓時疏遠。簟(diàn),竹席。花簟,織有花紋的竹席。
[8]綀(shū)囊,疏麻布袋。露螢,沾著露水的螢火蟲。《晉書·車胤傳》:"胤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這裏暗用車胤的故事,是說清寒的秋夜,還有人在刻苦地囊螢讀書。
[9]荊江,指楚地,即今湖南湖北一帶。
[10]作者所懷念的故人,可能在關中一帶,所以說渭水、長安。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詩:"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11]玉液,酒的美稱。篘(chóu),一種竹制的濾酒器,這裏用如動詞,等於說濾。
[12]蟹螯(áo),螃蟹的鉗夾,這裏指螃蟹。
[13]山翁,指西晉時的山簡。山簡字季倫,喜歡飲酒,經常喝得大醉。當時兒歌諷刺他:"山公出何許(何所)?往至高陽池。日日倒載歸,酩酊無所知。"這裏山翁暗指作者所懷念的故人。
[14]斜照,等於說斜陽。斂,指收斂了餘光。晚,翦,掩,簟,卷,限,轉,遠,薦,斂,押韻(阮銑琰潸霰豔通韻,上去通押)。
古诗文网: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在眼前展现一片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台城在金陵,金陵乃六朝旧都,自隋唐以来,文人至此者,每易引起盛衰兴废之感。如唐末诗人韦庄就感到“六朝如梦”(《台城》)。而现在的台城更是草黄叶枯,“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更使人有满目萧然之感。“又”字起递进连接作用。殊乡作客,已经够使人惆怅了,更何况又遇上晚秋时节,“众芳芜秽”,殊乡客子更难以禁受了。词意递进一层。起首造境便为全篇意蕴定下基调。
蘭陵王 柳[1] 柳陰直[2],煙裏絲絲弄碧[3]。隋堤上[4]、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5]。登臨望故國[6],誰識?京華倦客[7]。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8]。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鐙照離席[9]。梨花榆火催寒食[10]。愁一箭風快[11],半篙波暖[12],回頭迢遞便數驛[13],望人在天北[14]。 淒惻[15],恨堆積。漸別浦縈回[16],津堠岑寂[17],斜陽冉冉春無極[18]。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19]。沈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20]。 [1]這首詞題目是"柳",但並不是真正詠柳,而是送別之作(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詞中表達了惜別之情和自己久居京城的厭倦。
[2]這是說堤岸上的柳樹排得很齊,因而樹的陰影是直的。
[3]弄,舞弄。碧,指碧色的枝條。
[4]隋堤,指當時東京(今開封市)附近的堤,是隋代修的,所以稱為隋堤。堤上種有柳樹。
[5]這是說自己不止一次到這裏來送行。綿,指柳絮。
[6]故國,在這裏是故鄉的意思。
[7]京華,京城。倦客,厭倦了的旅客。京華倦客,作者自指。
[8]這也是說自己經常到這裏來送行。柔條,指柳枝。
[9]酒趁哀弦,等於說伴隨著哀怨的樂聲飲酒。從"閑尋"到"離席"是說:閑來剛剛尋訪過曾與已經離去的朋友共同遊賞的地方,現在又為別的朋友餞行了。
[10]大意是:這時正是梨花盛開、快到寒食節的時候。榆火,指榆柳火。《周禮·夏官·司爟(guàn)》:"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鄭眾注引鄹子:"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棘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舊時在清明節前二日禁火(不生火煮飯,叫做"寒食"),節後另取新火(用木燧、金燧或燧石取得的火)。唐宋時,朝廷在這一天賜給百官"榆柳火"。(表示依照古制,從榆柳中鑽取的火。)
[11]一箭,喻行者所乘的船。注意:這裏的"愁"字一直貫到"望人在天北"。
[12]因為篙插入水中的只是半截,所以說"半篙"。時近暮春,水已暖,所以說"波暖"。
[13]驛,驛站。數驛,表示去得遠。
[14]人,指送行的人。天北,指相距很遠很遠的地方,也就是看不見的地方。從"愁一箭"到"天北",是替行人設想(依周濟說,見《宋四家詞選》)。
[15]參看本冊1278頁注〔6〕。
[16]這是說,船啟航了,岸邊的水波漸漸形成旋渦。別浦,水邊送別的地方。縈回,曲折宛轉的樣子。
[17]津堠,碼頭上候望船隻的處所,這裏等於說"碼頭"。岑寂,雙聲連綿字,寂寞。
[18]冉冉,這裏指慢慢移動。春無極,春色一望無邊。
[19]榭,建在高臺上的房屋。這兩句是回想過去的夜遊。
[20]直,碧,色,國,識,客,尺,跡,席,食,驛,北,惻,積,寂,極,笛,滴,押韻(職陌錫通韻)。
滿庭芳 夏日溧水無想山作[1] 風老鶯雛[2],雨肥梅子[3],午陰嘉樹清圓[4]。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5]。人靜烏鳶自樂[6],小橋外、新綠濺濺[7]。憑闌久,黃蘆苦竹[8],擬泛九江船[9]。 年年,如社燕[10],飄流瀚海[11],來寄修椽[12]。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13]。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14]。 [1]作者曾任溧水(今江蘇溧水縣)令,這首詞就是這時作的。詞中表達了失意、沈鬱的心情。
[2]風吹老了鶯雛。
[3]雨水澆肥了梅子。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十首》之五:"紅綻雨肥梅。"
[4]正午嘉樹的陰影清晰而圓。嘉,一本作"佳"。
[5]卑,低。潤,濕。爐,薰爐,用來燃香去潮濕之氣的。這句是說,衣服潮濕,要費很多爐火來薰乾。
[6]烏,烏鴉。鳶,鳥名,俗名鷂鷹。烏鳶,泛指飛禽。
[7]新綠,指河水。濺濺(jiānjiān),水流很急的樣子。
[8]這句和上文"地卑山近"都是說自己所住的地方和白居易謫居江州(今九江市)時所住的地方很相似。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9]擬,比擬。這是說自己這時的心情和白居易遭貶後的心情可以相比。
[10]社燕,即燕子。燕子每年春社前後從南方飛來,秋社前後飛去,所以稱為社燕。(社,春秋兩次祭土神的日子。)
[11]瀚海,沙漠,這裏泛指遠僻的地方。
[12]寄,托身。修椽,長的椽子。
[13]身外,身外之物,指功名利祿等。杜甫《絕句漫興》:"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尊前有限杯。"
[14]圓,煙,濺,船,年,椽,前,弦,眠,押韻(先韻)。
西河 金陵懷古[1] 佳麗地[2],南朝盛事誰記[3]?山圍故國繞清江[4],髻鬟對起[5]。怒濤寂寞打孤城[6],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7]。空遺舊跡鬱蒼蒼,霧沈半壘[8]。夜深月過女牆來,賞心東望淮水[9]。酒旗戲鼓甚處市[10]?想依稀、王謝鄰裏[11]。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裏[12]。 [1]金陵,今南京市。宋代叫江甯,宋以前曾稱為金陵。
[2]佳麗地,即金陵。謝朓《入城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3]南朝,南北朝時的宋、齊、梁、陳。這幾個朝代都建都金陵(當時叫建業)。
[4]故國,指金陵。繞清江,清江繞著金陵。
[5]這是說青山對峙,像女人的髻鬟。
[6]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明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7]南朝樂府《莫愁樂》:"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莫愁,女子名。石城,即石頭城,故址在今南京市西。)今南京水西門外有莫愁湖。
[8]遺,一本作"餘"。壘,指古代的營壘。
[9]女牆,城上的小牆,用來掩蔽守城者進行射擊的。賞心,賞心亭。一本作"傷心"。淮水,即秦淮河。
[10]大意是:充滿酒樓戲館的鬧市,過去是什麼地方?
[11]大意是:想來大約是王謝的鄰裏。依稀,彷佛,這裏有大約的意思。王謝,指東晉時王導、謝安的家族。王謝在當時是大族,後世常以王謝為南朝豪族的代稱。
[12]大意是:昔時王謝堂前的燕子不知道人間是何世,如今飛入尋常人家,在斜陽中相對鳴叫,好像是在評論古今興亡的事。按:第三闋是櫽括劉禹錫《烏衣巷》詩句而成。《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王謝家族聚居的街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區東南角。朱雀橋,烏衣巷附近一橋名,在秦淮河上。)地,記,起,際,倚,系,壘,水,市,裏,世,裏,押韻(紙置霽通韻,上去通押)。
古诗文网:
这是一首周邦彦著名的怀古诗,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间,当时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词人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任江宁溧水令。作者观景生情,写下了这篇名作。
如夢令[1]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2]。試問捲簾人[3],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4]。" [1]這首詞表現了作者惜花的心情和對春色消逝的敏感。
[2]不消,在這裏是沒能消掉的意思。
[3]捲簾人,正在捲簾的侍女。
[4]綠,指葉。紅,指花。驟,酒,舊,否,瘦,押韻(宥有通韻,上去通押)。
醉花陰[1] 薄霧濃雲愁永晝[2],瑞腦消金獸[3]。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4],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5],有暗香盈袖[6]。莫道不消魂[7],簾卷西風[8],人比黃花瘦[9]。 [1]這首詞有的本子題作"九日",是作者前期的作品。據說作者把這首詞寄給她丈夫,用以表達相思之苦。
[2]永,長。永晝,漫長的白天。
[3]瑞腦在薰爐中燃盡了。瑞腦,一種香料。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4]玉枕,指瓷枕。紗廚,紗帳,是在床上設一長方形木架,罩上紗,用來避蚊蠅。因為形狀像廚,所以稱"紗廚"。
[5]東籬,泛指種著菊花的園地。陶潛《飲酒》:"采菊東籬下。"參看本冊1393頁。
[6]暗香,指菊花的香氣。
[7]消魂,即銷魂,參看本冊1278頁注〔2〕。
[8]簾子被西風卷起。
[9]黃花,菊花。晝,獸,透,後,袖,瘦,押韻(宥有通韻)。
古诗文网:
此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含蓄。唐司空图认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诗品·含蓄》)从字面上看,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也即时间过去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捱。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读罢全词,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读者眼前。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鳳凰臺上憶吹簫[1] 香冷金猊[2],被翻紅浪[3],起來慵自梳頭[4]。任寶奩塵滿[5],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6],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7],也則難留[8]。念武陵人遠[9],煙鎖秦樓[10]。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11]。 [1]這首詞寫別情,是作者前期的作品。
[2]香在金猊爐中冷了,也就是爐中的香燃盡了。猊(ní),狻(suān)猊,就是獅子。金猊,狻猊形的銅香爐。
[3]醒後懶於起床,輾轉反側,使紅錦被波動得像紅浪一樣。
[4]慵(yōng),懶。
[5]奩(lián),女子梳妝用的鏡匣。
[6]不是因為喝酒喝病了。幹,關涉。
[7]陽關,指送別曲。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歌入樂府,以此詩為送別曲,唱至"陽關"句反復,稱為"陽關三疊",後來又產生了《陽關三疊》詞。
[8]也則,也只是。
[9]武陵人,武陵的漁人。陶潛《桃花源記》載: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帶)的一個漁人曾偶然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其中的人都是秦時避亂者的後裔。
[10]這是說煙霧遮住了視線,再也看不見遠去的人。秦樓,參看本冊1536頁注〔3〕。煙鎖秦樓,一本作"雲鎖重樓"。
[11]頭,鉤,休,秋,休,留,眸,愁,押韻(尤韻)。
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地点在青州。自公元1107年起,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乡里十余年。赵明诚何时重新出来做官,史无明载。而刘忆萱在《李清照诗词选注》中认为此词作于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时间约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
永遇樂[1] 落日熔金[2],暮雲合璧[3],人在何處[4]?染柳煙濃,吹梅笛怨[5],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6]?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7]。 中州盛日[8],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9]。鋪翠冠兒[10],撚金雪柳[11],簇帶爭濟楚[12]。如今憔悴,風鬟霧鬢[13],怕見夜間出去[14]。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15]。 [1]這是作者南渡後所作,撫今思昔,流露了對故國的懷念和自己的孤寂之情。
[2]大意是:落日之色像熔化了的黃金一樣。
[3]大意是:暮雲聯成一片,像一塊璧玉。璧,平圓形而中有孔的玉。
[4]人,指親人。這句表明作者的孤獨寂寞。
[5]梅,梅花,兼指古笛曲《梅花落》。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即梅花落,意思雙關。)
[6]次第,跟著。這句大意是:跟著就會有風雨來到。這是對來約自己出遊的朋友推託的話,透露了作者的好景無常的悲觀情緒。
[7]大意是:酒朋詩侶以華美的車馬來召我出遊,我謝絕了他們。
[8]中州,即今河南省,在上古為豫州,因為在九州中心,所以稱中州。這裏"中州"是指東京汴梁(即今開封市)。盛日,指未淪陷時。
[9]偏重,特別看重。三五,即正月十五元宵節。
[10]鑲著翡翠羽的冠,婦女所戴。
[11]撚(niǎn),揉紙使緊。撚金雪柳,用黃紙、白紙劄的柳枝,是婦女元宵節戴的一種頭飾。
[12]簇帶,等於說戴在一起。濟楚,整齊漂亮。
[13]形容頭髮蓬鬆散亂。李朝威《柳毅傳》:"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所不忍睹。"蘇軾《題毛女真》:"風鬟霧鬢木葉衣。"
[14]怕見,等於說懶得。一本作"怕向花間重去"。
[15]處,許,雨,侶,五,楚,去,語,押韻(禦語麌通韻,上去通押)。
鵲橋仙[1] 華鐙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2]?酒徒一一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3]。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4]。鏡湖元自屬閒人[5],又何必、官家賜與[6]! [1]這是作者晚年閒居山陰三山故居時所作。詞中反映了作者對朝廷腐敗、無意收復中原的憤慨不滿。
[2]縱,放肆,盡情。博,古代的一種棋戲,這裏用如動詞。雕鞍馳射,1172年,作者在漢中時,經常身穿戎衣練習騎射,並有過雪中刺虎的壯舉。
[3]這句是說自己獨自去江邊過隱逸的生活。
[4]占斷,等於說占盡,也就是獨享的意思。蘋洲,長有蘋草的小洲。蘋洲煙雨,泛指水邊的美景。
[5]鏡湖,又名鑒湖,在紹興南,臨近作者的住所。元自,等於說本自。
[6]官家賜與,唐代詩人賀知章晚年回到山陰故里當道士,請朝廷賜湖數頃做放生池,於是皇帝"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官家,對皇帝的稱呼。舉,父,雨,與,押韻(語麌通韻)。
古诗文网:
纵博:纵情赌博。此处视为豪爽任侠的一种行为表现。《剑南诗稿》卷二十五《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酒徒:终日酣饮耽乐的人。《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这首词为词人晚年罢归山阴后所写,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陆游少年时便负有凌云之志,为抗击金兵驰骋奔走。但因此而为主和派排挤,屡遭贬黜。请缨无路的词人只好寄情江湖,渔樵度日,然而终是忧愤难平。这首《鹊桥仙》就表达了他这种心情。
訴衷情[1] 當年萬裏覓封侯[2],匹馬戍梁州[3]。關河夢斷何處[4]?塵暗舊貂裘[5]。 胡未滅,鬢先秋[6],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7],身老滄洲[8]。 [1]在這首詞中,作者表示了中原尚未恢復而自己已老的苦悶。
[2]這裏暗用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參看《滕王閣序》"投筆"注,見第三冊1177頁注〔3〕。
[3]作者曾在漢中川陝安撫使王炎手下任幹辦公事。梁州,宋代漢中一帶在唐以前曾叫梁州。參看《陳情表》"二州"注,見第三冊925頁注〔17〕。
[4]關河,山川險要之處,這裏指邊境。這句是說邊寨戍守生活像夢一樣消逝了,無處可尋。
[5]貂裘,《戰國策·秦策》載,蘇秦以連橫說秦惠王,"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這句是說,灰塵使得貂裘的顏色變暗了,暗指自己的志願未能實現。
[6]秋,指白如秋霜。李白《秋浦歌》其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7]天山,這裏泛指邊疆。
[8]滄洲,等於說水濱,古代用來代表隱者居住的地方。侯,州,裘,秋,流,洲,押韻(尤韻)。
古诗文网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謝池春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1]、狼煙夜舉[2]。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3]。笑儒冠、自來多誤[4]。 功名夢斷[5],卻泛扁舟吳楚[6]。漫悲歌、傷懷吊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歎流年、又成虛度[7]。 [1]陣雲,以陣比喻雲。
[2]狼煙,又叫烽煙、烽火。參看本冊1444頁注〔4〕。《酉陽雜俎》:"古邊亭舉烽火時,用狼糞燒煙,以其煙直上,風吹不斜也"。
[3]雕戈,刻有花紋的戈。以上是指當年在漢中的事,漢中在西方,所以說"西戍"。
[4]這是說:笑儒者都想立一番功業,但很多都是一生不得志。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紈絝,貴族子弟的衣服,這裏指貴族子弟。)
[5]大意是:當年戍邊報國的事未能繼續下去。
[6]泛扁舟,表示退隱。這是暗用範蠡的故事。參看李商隱《安定城樓》注,見本冊1456頁注〔6〕。吳楚,泛指南方。
[7]流年,像流水一樣逝去的歲月。虜,舉,戍,誤,楚,古,處,度,押韻(麌語遇禦通韻,上去通押)。
古诗文网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二月。词人任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的干办公事兼检法官。但到了十月,王炎被召还,幕府遭解散,词人转任成都。这不到一年的南郑生活,成了他一生中最为怀念的时光,这首词便是词人为追怀这段经历而作。
摸魚兒 淳熙己亥[1],自湖北漕移湖南[2],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3],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4]?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5]。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6]。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綱,盡日惹飛絮[7]。 長門事,准擬佳期又誤[8]。蛾眉曾有人妬[9]。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10]?君莫舞[11]。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12]?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13],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14]。 [1]這首詞用隱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憤。上闋喻國運垂危和自己的希望,下闋喻自己在當政者壓抑之下的苦悶和憤慨。全詞表面上很委婉,其實感情很強烈。據說宋孝宗讀了這首詞以後很不高興。淳熙,宋孝宗的第三個年號。淳熙六年為己亥年,當西元1179年。
[2]漕,本指水道運輪,這裏指漕司,即轉運使(負責糧餉運輸並兼理一路軍事、行政的長官)。作者這時由湖北路轉運副使改任湖南路轉運副使。
[3]王正之,名特起。小山亭,在鄂州(今湖北武昌縣)湖北轉運副使的衙門裏。
[4]消,禁得起。
[5]紅,指花。
[6]見說道,等於說聽說。這是說:聽說天邊長滿了芳草,春沒有回去的路了。
[7]大意是:算來只有簷下的蛛綱殷勤地整天在那裏沾惹飄飛的柳絮,像是要把春留住似的。
[8]長門事,《文選·長門賦序》載,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住在長門宮。她聽說司馬相如文章寫得好,就以黃金百斤請相如作一篇解其悲愁的文章,於是相如作了《長門賦》以使武帝悔悟,陳皇后因而又得親幸。准擬,副詞,表示揣測。
[9]《楚辭·離騷》:"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參看第二冊554頁。
[10]脈脈,含情欲吐的樣子。誰訴,向誰訴說?以上五句是說因為有人妒忌,縱然用千金買到《長門賦》那樣的文章,仍然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自己的深情依舊無處訴說。這是比喻自己為當朝權貴所排擠,不能被重用。
[11]君,指好忌妒的人,也就是當權者。
[12]玉環,楊貴妃的小名。飛燕,即趙飛燕,參看庾信《春賦》"飛燕"注,見本冊1287頁注〔1〕。這兩個人都寵極一時,而且都好忌妒。
[13]危,高。危欄,高樓上的欄杆。欄,一本作"樓"。
[14]雨,去,數,住,路,語,絮,誤,妬,訴,舞,土,苦,處,押韻(禦遇語麌通韻,上去通押)。
古诗文网: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1162年渡淮水来归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爱国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南宋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使他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任所转来转去,大材小用。这一次,又把他从湖北漕运副使任上调到湖南继续当漕运副使。漕运副使是掌管粮运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作这种官当然不能施展他的大志和抱负。何况如今又把他从湖北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后方去,更加使他失望。这次调动任职,使辛弃疾意识到:这是南宋朝廷不让抗战派抬头的一种表示。不让抗战派抬头,关系到辛弃疾个人,事情尚小;关系到国家民族,那问题就大了。当时女真统治者的军队屡次南下犯境,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采取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他们不仅忘了“徽钦之辱”,而且忍心把中原沦陷区广大人民长期置于女真族统治之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收复山河的大计,已为纳金币、送礼物的投降政策所代替。辛弃疾目睹这种状况,满怀悲愤。他空有收复河山的壮志,而多年来一直无法实现。所以这次调离湖北,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摸鱼儿》词,抒发他胸中的郁闷和愤慨。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木蘭花慢 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1] 漢中開漢業[2],問此地,是耶非?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3]。追亡事[4],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5]。落日胡塵未斷[6],西風塞馬空肥[7]。 一編書是帝王師[8],小試去征西[9]。更草草離筵,匆匆去路,愁滿旌旗[10]。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11]。安得車輪四角[12],不堪帶減腰圍[13]。 [1]這首詞以漢時與今日對比,寫出壯志未酬、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同時勉勵張仲固在漢中有所建樹。張仲固,名堅。興元,南宋府名,在漢中,府治即今陝西漢中市。
[2]指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劉邦就在漢中奠定了漢朝的基業。
[3]君王,指劉邦。
[4]追亡事,指蕭何追韓信事。參看《史記·淮陰侯列傳》(第三冊696頁)。
[5]唐李嶠《汾陰行》:"路逢故老長歎息,世事回環不可測。昔時青樓對歌舞,今日黃埃聚荊棘。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雁秋飛。"李嶠本來是因漢武帝事而感慨於世事興敗的,辛棄疾借用他的詩句來說劉邦圖謀統一天下的事業和重用人材的盛事已不可複見。
[6]胡塵,指金人的侵略。
[7]西風,指秋天。塞馬,邊塞上的戰馬。空肥,秋天馬肥,宜於用兵,但朝廷苟安,無意進取,所以說"空肥"。空,白白地。
[8]據《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遊下邳,遇見一個老人,老人送給他一編書,說:"讀此,則為帝王師矣。"天亮後張良才知道是"太公兵法"。(太公,薑太公。)後來張良果然輔佐劉邦成就了帝業。這句是說張仲固有張良之才。
[9]指張仲固到興元去為帥是小試其技。
[10]"更草草"到"旌旗"大意是:你就要走了,再加上分別得這樣匆忙,使我滿懷離愁。
[11]涵,包涵。秋影,秋天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杜牧《九日齊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壺,酒壺。翠微,本指山氣呈現的青紫色,這裏指山。)
[12]車輪四角,唐陸龜蒙《古意》:"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棲托。願得雙車輪,一日生四角。"希望車輪生角無法行進,是想把要走的人留下來。
[13]帶,衣帶。帶減腰圍,指因想念遠方的人而消瘦。《古詩》:"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緩,顯得寬了。)杜甫《傷秋詩》:"懶慢頭時櫛,艱難帶減圍。"(櫛,梳頭。)非,歸,衣,肥,師,西,旗,飛,圍,押韻(微支齊通韻)。
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张仲固:张坚字仲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官御史中丞、户部郎中。
🌊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無題 馬嵬 新城道中 有美堂暴雨 觀長安城圖 夜泊水村 黃州 雜詩 江雪 夜宿山寺 等
無題[1]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3]。曉鏡但愁...
-
常用词 十三
909.【掇】 拾取。詩經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之。"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
-
词1
-
词2
祝英臺近 晚春[1] 寶釵分[2],桃葉渡[3],煙柳暗南浦[4]。怕上層樓[5],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
-
曲 等
陽春曲 題 情 [1] 從來好事天生儉 [2],自古瓜兒苦後甜。奶娘催逼緊拘鉗 [3],甚是嚴,越間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