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
绍兴水乡景观,最有代表性的应该在离城往西约12公里的柯桥。柯桥是个大镇,商业发达,有条典型的水乡街道,东西两边是路,路外侧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河宽约10余米,往来船只十分繁忙,两岸设摊。从早上起,街上行人,挨肩接踵,一直要到中午时分,闹市才渐渐散去。有的在店铺里买东西,有的在地摊上买东西,也有的向船上买东西,也有船与船之间交易的。鱼虾蔬菜,布匹百货,油粮杂货,应有尽有。柯桥特产豆腐干,据说最正宗的是小船上卖的。 水道每隔数十米就有石桥,使两岸相连。桥上行人络绎,桥脚下更是热闹非凡。这里还有茶店、酒肆、客栈之类,所以这里从早到晚,一直很热闹。有人说江南水乡文化是以桥为中心的,这里交通最集中,人也最集中,有利于经商,所谓「市口好」。酒馆里供应酒、菜、面、饭,有的夜间也开。从前没有电灯,煤油灯和蜡烛太暗,后来有了汽灯,相当明亮。店堂里有唱小曲的,更增加了人间情趣。 柯桥一地,自古繁华,这里有许多民间故事。一向被绍兴人欣赏的戏剧《琵琶记》,其中的人物蔡伯喈几乎家喻户晓。这出戏,是元末文人高则诚所作,写蔡伯喈赴京应试,妻赵五娘在家奉侍翁姑;蔡中状元招赘于牛相府。家中遭饥荒,老人饿死,赵五娘沿途乞讨到京,最后得牛女之助,终于夫妻团聚。戏中蔡伯喈(即蔡邕,东汉时人,官至中郎将)并没有民间传说的那样坏。所以南宋诗人陆游有诗云:「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柯桥有座亭,叫柯亭,又名千秋亭,位于柯桥永丰坝口。此亭之出名,是因为中国音乐史上有名的曲子「柯亭笛」。这事与蔡邕有关,据《搜神记》和《世说新语》记,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为议郎,因生性耿直,上书论朝政阙失,得罪了权臣,遭诬陷而流放北方,赦免后便在江南一带流落。他来到了绍兴,游柯亭时,听得悠扬悦耳之声,细细察听,原来是从亭东第16枝椽竹因风吹动而发出之声,他便取下那枝椽竹,做成笛子,一经吹奏,果然音韵独绝,便将此曲取名为「柯亭笛」。 从柯桥向西,还有一处景观:纤塘路,就是船行驶时纤夫所走的路。这条纤塘路是唐代所建之原物,长达7.5公里,两边都是河,一个个的桥墩,相距约2至3米,上铺三块石板,共宽约1.5米。遇有港汊,则有小石桥。 到了阮社(村庄),纤塘路边上,有一座大桥,使河两边的路南北通行。由于河中要通大船,所以做成一座高高的石拱桥。此桥叫太平桥,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造型优美。后来由于拍电影《祝福》外景,这桥更有名了。 引自 柯笛声声纤塘路
5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