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美国与中国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是昏庸的慈禧当政的清朝进退失据造成的后果,并不是必然要发生的。《辛丑条约》的赔款,美国分到了 7% ,连本带息约三千多万两银子。然后就按照它自己算出来的损失,还剩下一千多万两银子,退给中国办学。这里面也有当时中国外交官的争取和交涉的功劳。主要是当时美国的决策者有感于中国人的仇洋情绪强烈,认为培养了解外国的中国知识分子,有助于化解仇恨,促进和平交往,对美国长远有利。这一举动也带动了英国和日本,后来也退回部分庚款办学。例如清末民初“官费”留学日本的部分经费来源就是日本退回的庚款。庚款办清华,以及用庚款留学的学生,后来对中国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1901 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是美国关注美洲以外事务的开始。这项政策主要对象是东亚,特别是中国。其核心原则是两条,一是利益均沾,一是保持中国主权完整,就是说不能让各国把中国给瓜分了。门户开放政策,当然是从美国的利益出发,但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1919 年,巴黎凡尔赛会议。在青岛问题上,美国威尔逊总统一反其宣扬的公平、正义原则,为了争取日本加入“国联”,偏袒了日本的无理要求。这件事让本来对美国有好感的广大中国人,特别是知识精英,遭受一大打击。1922 年华盛顿会议上,经过中国外交官的力争,美国态度有所转变,青岛归还中国的问题得以解决,尽管是有条件的。从中国人的角度看,这件事对中国关键时刻的历史走向却影响深远。 在珍珠港事变之前, 1941 年 7 月,陈纳德就以退伍军人的身份组织“飞虎队”,作为志愿者支援中国。在那之前中国没有空军,日本对重庆的大轰炸,意图摧毁中国全民的抗战意志,中国人除了跑防空洞之外,别无他法。所以美国“飞虎队”的出现,是雪中送炭。到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之后,“飞虎队”就由非正式转为正式的军队,为中国培养了空军战士,最重要的是开辟了经过喜马拉雅山驼峰的运输线,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物资运输的封锁。美国的空军战士也在中国牺牲了不少。现在南京还有一个空军烈士纪念碑,有很多美国人的名字。 1943 年,美国为争取和鼓励中国抗日,带头废除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与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所以抗战胜利以后像上海、天津、武汉这些城市就没有租界了,原来的外国路名都改成中国名字。与此同时,顺理成章地取消了“领事裁判权”。在这点上,美国是起了带头作用的,当然也是当时国民政府外交努力的一大成就。美国提出之后,英国也就同意,至于其他的国家如德、意、日是战败国,当然更没有理由保持特权。所以战后的中国至少在法理上,一扫晚清以来的屈辱,成为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 联合国的发起国有中、法,同时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成员。法国是丘吉尔力主包括进来,而中国原来英苏都不同意,是罗斯福力排众议坚决拉进来的。也是在美国的坚持下,参加 1945 年旧金山联合国成立大会的中国代表团要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以体现中国是一个全面统一抗战的国家。蒋介石只好同意,所以董必武作为共产党的代表参加了中国代表团,并与其他代表一道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另一方面,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迁就苏联,背着中国同意损害中国主权的条件,包括外蒙古独立。 有一种误解,以为过去洋人在中国办的学校都是非常洋化的,教出来的学生都比较洋,不懂中国文化。事实并非如此,它的学制完全是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门制定的,很多教会学校的中文课古文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亚于中国学校。燕京大学的国文系就很强。因此不能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是因为西方的教育制度传进来,这不符合事实。 引自 第十讲 美国与中国
93人阅读
莫辰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七讲 美国的外交思想与世界霸权的确立
杜鲁门主义:这是冷战开始时美国宣布的第一个外交理念,其特点是说世界上无论哪个角落发生什...
-
第九讲 回顾与展望
精神资源:自由主义精神、宪法精神、教育 制度:完备的法治、民主的实践、媒体的监督、渐进的...
-
第十讲 美国与中国
-
第十讲 美国与中国
在国共内争中,美国希望避免内战。它的如意算盘是压国民党进行民主改革,吸收共产党代表参加...
-
附录一 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绝大多数时候,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中片面夸大某方面,反映出的是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每一...
> 查看全部1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