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湛蓝天色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读过 为什么和你说话这么累
“阻断式对话模式”源自以下六种自动思维(Automatic
Thought):①判断;②指责;③强迫、胁迫;④比较;⑤理所
当然、义务化;⑥合理化。
所谓判断,是指通过观察对方或者外界而进行解读的“自
我框架与思维”。
影响对话的11种认知偏差
1.二分法思维
2.过度引申
3.精神过滤
4.妄自断定
5.扩大化/缩小化
6.情绪化推理
在某种情况下,没有确切的依据,而是根据自己的模糊感
受妄下结论的方式。
9.个人化
就算某件事与自己无关,也会错误地解读为与自己有关。
越是相信有人总在注意自己,认为他人在评价自己,这种个人
化就越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0.灾难化
不考虑解决方案,只预测最坏的结果,称为“预言者偏
差”。
理解了自动思维(瞬间闪现的想法)和认知偏差的概念,
与将这种认知融入生活,完全是两码事。
对个人生活毫无帮助的消极核心信念,来自童年时期未能得到满足
的情绪核心欲求。
原来我也有核心信念。这种核心信念会阻断我与他人的关系,孤立我的生活。”这种想法就是变化的开始。
我们学习消极的核心信念,不是为了彼此评价,而是为了彼此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学识等有所不同,必然会形成不同的核心信念,即不是以对错的道德观评价他人,而是通过生活经历去理解他人。还有,当我们无法理解自己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排解压抑的情绪。认识自我、理解他人,这就是我们学习核心信念的目的所在。
我们看到的同时,忘记了所看到的东西,只记得自己的判 断。不记得听到了什么,只记得自己对这句话的判断。
观察就是如实表达所见所闻,有意识地去客观审视事物、 对方、行为、言语,以及在脑海中浮现的思维与感觉。
我们已经习惯了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尽快判断并处理刺 激。以这种判断和评价处理问题,可能会“高效”且“快 速” ,但对“人”进行这种轻率的判断与不确定的评价, “我 们的关系”可能会变得十分痛苦。
能够对“感觉”做出最准确解释的代表性事例便是恐慌 症。我们的思维,其实长期支配着自身的感觉和情绪。如果在 某种特定情况中觉得受到威胁,就会明显产生担忧和各种身体 感觉(眩晕、发寒、呼吸困难等)。经历身体不适感的同时, 还会开始进行预测严重后果的危机分析(即灾难化:对死亡的 恐惧,惊慌),由此引发的不安再次加重身体的感觉,从而导 致更极端的分析,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引发恐慌症。
虽然我们意识不到,但情绪会立刻引发自动思维,按照九 种方法(自责、积极重评、责备他人、灾难化、反刍、解决式 思考、观点转换、积极调焦、接纳)行动,以六种模式(判 断、指责、强迫、比较、理所当然、合理化)说话。
如果我们此刻的需要是欲求,更长期的人生决策的判断标准,就可以称为“价值”。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智慧,在当下的重要欲求与整个人生决策的价值之间做出选择。
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是核心欲求的表现。我们所有的行为,即语言和行动,都只是为了满足核心欲求的外在表现罢了。一旦明确支配着自己的核心欲求,我们就会理解自我,理解他人。这会成为彼此理解的力量,也有助于发现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对照下表,可以经常练习去寻找对方的欲求。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