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习惯讨好的人为什么总是处在焦虑之中?
习惯讨好的人,时时刻刻处在焦虑中。——《不再讨好》黄玉玲著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讨好者,大多指取悦别人,希望获得别人认可的人。比如,总是说好听的话,讨得大家欢喜;做事为了满足身边人的期待。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想像满足了他们的期待,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如果没有满足就会产生焦虑。 蒋方舟曾经在《奇葩大会》上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她说:“在日常和朋友相处中,我发现我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我不会展示自己很愤怒的一面。” 她还表示当自己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的时候,她觉得非常可怕。她害怕跟任何人产生矛盾,不敢也不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不会跟对方争吵,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别人不高兴。 这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最终她战胜了这种性格。 现实生活中像蒋方舟这样的“讨好者”,还有很多。她们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没有达到要求就会产生焦虑。 每个人都体验过焦虑,但是太过焦虑、时时刻刻焦虑会让人精力分散,工作也很容易出差错。 对此《不再讨好》中提出建议:一般性的焦虑,可以通过意识层面的了解消除。比如身体出现问题,担心会得病,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检查完了没什么大问题就心安了。 而让人们焦虑的深层原因是恐惧,越恐惧越焦虑。 当我们不再疲于应付内在的恐惧与焦虑时,就会发现:生命中有更多美好的事、更丰富的可能、更大的意义,在等着自己去探索和体验。
晴子yue读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聆听身体的反馈
信任你的身体,聆听它的反馈。——《不再讨好》黄玉玲著 信任是健康关系的基本要素。而信任自...
-
第一章 对自己苛刻实际是我们对自己的攻击
对自己苛刻,这其实是我们对自己的攻击。——《不再讨好:做安稳强大的自己》黄玉玲著 在这个...
-
第二章 习惯讨好的人为什么总是处在焦虑之中?
-
觉知自己的讨好行为很重要
觉知自己的讨好行为模式是相当重要的。——《不再讨好》黄玉玲著 觉知自己的行为是指要对自己...
-
如何维护一个人的空间边界?
维持一个人的空间边界,意味着你要有强烈的意识,知道自己是这里的主人。——《不再讨好:做...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